阿婆扫大街也有十余年了。 在街坊邻里的记忆中,每一个浓雾弥漫、小雨如毛、寒风刺骨、酷暑骤雨的日子里。 在街道上,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十几年前,我刚找到这工作,街道上还有很多牛车马车嘞,没见过吧?那时候满大街都是马屎牛粪,又脏又累,都没人愿意干。” 穿着油布围裙的阿婆,拄着扫帚,满是褶子和沟壑的面孔上,随着她的追忆,皱成了一朵老菊。 在她旁边,站着一名身穿陈旧风衣的黑发男子,男子虽然年轻,皮肤却带着风沙洗炼之后的粗糙。 他蹬着一双掉皮的老旧皮鞋,看起来就像是不愿意放下绅士体面的年轻人。 倒是他旁边的小姑娘,俊俏喜人,质朴衣衫,遮掩不住清灵俊秀,一双眼睛看着就让人欢喜。 这两人自称是互联网邸报上的啥记者,要写什么纪实稿子,反正阿婆不太懂,就应了下来。 “就你坚持了下来?怎么不换个轻松点工作?看年龄也不大啊?”年轻男子问道。 他不是别人,正是余生安。 他身旁的女子,乃至顾未萌。 在工和国会议上,余生安并未给出具体施政方针,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他想仔细摸底一下,再制定相应政策。 至于为什么带着顾未萌,则是顺便带她熟悉环境来了。 “对啊!没法子,身后跟着小尾巴,没法找其他工作。”阿婆有些不好意思的指了指街边墙角。 一名长得肥圆的青年,手指搅弄在一起,不好意思咧嘴笑着。 ——虽然他看着正常,但余生安一眼还是能看出,他的智力有问题。 “他就你一人带吗?他爸呢?”余生安惊讶。 “走了,七八岁那年,瞧他不对劲,就走了。”阿婆神色有些暗淡。 “这么多年,就是你一个人拉扯大的?” “是啊,以前辛苦啊!现在好多了,马车不给上路了,路上干净多了,就是些树叶之类的垃圾,工和国成立后,还给我涨了工资呢!一千二百块一个月,之前一个月才2英镑!” 不知道是不是鲜有人理会,阿婆谈兴很高,主动诉说着。 她口中的一千二百块,自然是工和国成立之后统一更改的货币换算单位。 换上成英镑的话,正好5英镑。 “这是基本工资吧?”余生安还有些印象。 “对对对,基本工资!”阿婆眉开眼笑,显得十分满足。 “听说最近经济不太好,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影响到你了吗?”余生安又问道。 “经济不好?没有啊,我感觉挺好的,面包棍还是10便士…互联币,要是买陈的更便宜嘞!” “我跟你说,现在哪有找不到的工作?都是嫌工资太低的。以前一个月3英镑的面包房学徒大家抢着干,现在不给一千四五,都没人做!” 阿婆手背拍着手心,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是嘛!”余生安笑了笑。 据他所知,除了基本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商品基本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极个别涨幅甚至达到了50%。 根本原因,自然是原料进口缩减,克维尔采购下滑,形成的恶性循环。 阿婆想来从未不消费这些产品,对其自然不太敏感。 “迪恩!迪恩!来来来,去把这垃圾倒了,快去,还记得垃圾桶位置吧?” 阿婆聊着,招呼起她儿子,让他倒垃圾去了。 青年扭扭捏捏,有些怕生的走过来,接过母亲手里的簸箕,一步三回头的看着母亲脸色,确认垃圾桶的位置。 “这孩子,怕生得厉害!”阿婆看着迪恩的姿态,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着。 “人嘛多少都会有些怕生。”余生安回道。 “哎,先生,您是文化人,我能问你个事吗?”阿婆忽然主动起来,一双眼睛,奕奕发亮。 “您说?”余生安点头。 “你说,咱们工和国能……继续下去么?”阿婆有些鬼鬼祟祟的看了周围一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