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燕小乙带了章氏的话回了梅园,晚娘自是欣喜应下,心想着,九儿终归是与自己亲,每逢大事,总是先在梅园。

    晌午,一家人就在玉香楼美美的吃了一顿,胖掌柜得知梅长青考了案首,跑过来恭喜几句,又情知梅园众人下午得唱戏、不敢喝酒,便让小五多上了两只烧鸡。琳琅满桌,众人吃不下,倒是便宜了安庆思,一个人吃了整整三只烧鸡、半桶米饭,饶是众人深知他能吃,也忍不住“啧啧”称奇。

    饭后,梅长青回房继续读书。

    昨天傍晚,沈老让人又送了些策论范本过来,这次竟有乡试举子写的范文,让梅长青大开眼见。

    县试案首并不能让梅长青沾沾自喜,反而多了些许压力,府试成绩若是不好,那就有些不好看了,距离府试不过五天时间,容不得他有半分大意。

    翌日大清早,梅长青带上范本去了刘府。

    日头初升,些许阳光透过马车撒下,暖暖的,夏日将临,外面的草木生长奇快,肉眼可见,几乎一天一个变化,眼瞅着将要郁郁葱葱,每每看着,不禁让人心情大好。

    到了刘府,梅长青没好去后院拜见章氏,毕竟多了李长乐这个女眷,便让小丫头去了后院,他自己径直去了书房。

    “吆,咱的案首来了?”

    文成先生正伏在桌上写字,见梅长青进门儿,罕见的打趣了声。

    放下范文,梅长青搬了椅子坐在先生对面,边坐边笑道,“老师说笑了,左右不过一个县试案首,又不是乡试、会试,弟子可没觉着这有啥稀罕。”

    “你呀——”

    先生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书信递给他,见梅长青拿着书信疑惑,便解释道,“这是皇帝昨晚送来的密函,关于汴州的,你看看。”

    信皮儿无字,梅长青边打开,边皱眉问道,“关于汴州?莫不是那赵将军出兵了?”

    “不错,大周与世家争斗的消息不知怎么的传到了长安,赵氏趁机出兵,二月末就拿了汉中,顺势南下,一路势力望风而降,可谓兵不血刃就打到了汴州,据漯河而南望,与大周隔河对峙,掌两州肥硕之地,终是大势已成。”

    梅长青捏着书信疑惑道,“大周消息走漏恐与世家脱不了干系,也算情有可原,为何西边的大魏却无半点动静?”

    “大魏?”先生嗤笑一声,“那大魏皇帝登基的稀里糊涂,凭着义气被黄袍加身,古今皇帝者,唯他这皇位来的稀奇,赶明儿倘若那群老兄弟有人要上位,无需造反,他估计立马就禅让了,为师早前见过其人,他是员副将,不是当皇帝的料,根本就无半点的野心。但他却是个聪明人,大魏不出兵,多半是他在观望天下,倘若谁得了大好江山,他大魏便会归谁。”

    “这——”

    梅长青放心书信,脑子里稀里糊涂,他实在有些难以相信,天下竟会有这等奇人,不甘问道,“难道他就没有半点私心吗?”

    “有!”文成先生回答的很肯定,“他的私心就是在为一帮兄弟谋条出路!”

    “若为兄弟们谋出路,他更应该进去才是,当今天下,论将谋之士,唯大魏与大周,二者之所以有实力相差,也不过是因为大魏据西边穷苦之地,而大周占江南沃土罢了,他若肯出兵汴州,再威胁汉中,这种情况便会大有改观,有涿鹿天下的实力,为何却只想着依附,不思进取?再者,大魏朝中不乏智谋之士,如那徐先生、魏先生,他们岂会甘心?”

    “哈——”先生抚须大笑,“青儿果然是才智之士,一番分析不可不谓透彻,不过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他,甘心?他们岂会甘心,不过是源于无奈,不想为他人做嫁衣罢了,大魏情况之复杂,远超大周,一群草莽汉子起兵,背后岂能少的了世家协助?如今掣肘已深,皇帝进退两难,两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