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过小年,钱塘街上已经摆上了年货,晚娘早前带着瑾儿逛街时,已经预备了不少。

    一大早起,众人去祠堂里上了香,免不了有人呜咽几声,没过多久,梅园里又变的热闹起来。

    午饭比往常丰盛许多,小丫头迷迷糊糊的跟着大伙坐下,还有些搞不清缘由,直到晚娘说了声“小年快乐”后,她才嘀咕了句,“小年不是腊月二十四吗?”

    入乡随俗,众人这才明白闹了乌龙,难怪一早上周边都没什么动静,唯有梅园这里响了几声炮仗,原来南方人小年过的是腊月二十四啊。

    好在如今戏园子生意不错,两个月来虽谈不上日进斗金,但也攒下了不少,没必要再抠抠缩缩,晚娘索性说两天都过,众人自然没什么意见,辛劳了一年,不就图个辞旧迎新、迎祥纳福吗?

    吃完饭大家也没闲着,次日二十四是“扫尘日”,园子不停戏,若要半天打扫完梅园,时间怕会有些紧张,众人干脆趁这会儿清闲,便动手提前打扫,也好明儿个轻松些。

    《释名》曰,“灶,造也,创食物也。”

    夜里祀灶,给灶王爷上香后,晚娘带着众人跪下,嘴里念叨半天,大抵是些祈祷灶王爷保佑众人来年衣食无缺的话。

    第二天一早,外面就有鞭炮声响起,梅园众人这才感受到了南方小年的味道,晚娘让燕小乙去门也外放了些,跟着凑个热闹。

    李庆之来找梅长青,“小师弟,今天订桌的人不少,大都是些富贵人家,晚上不如唱《西厢记》如何?”

    梅长青皱了皱眉,询问道,“不过才练了十几天,会不会仓促了些?”

    李庆之摇了摇头,“仓促倒是不会,这几日大家伙儿都在加练,已经唱熟,想来没什么问题。”

    梅长青道,“如此也好,今儿的钱塘人过小年,将这出戏推出来倒也合适。”

    小年不似大年那般隆重,没什么非要合家团圆一说,梅长青盘算起老两口孤寂,便起身去刘府请两位老人过来听戏,人多热闹点。

    到刘府正赶上饭时,章氏见他,欢喜的问他用饭没有,梅长青也不作假,摇头说没有,估计是年岁大了的缘故,老两口桌上就摆了两样青菜,章氏忙喊来刘伯,叮嘱他快去让厨房加两个好菜。

    他几天没来刘府,自然免不了章氏的一顿数落,“青儿真是的,一连几天不过来,你师父整天就知道钻书房,师母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听老人家念叨半天,待她话停,梅长青连忙同她解释,借口写了新戏、需要时常给师兄们念戏为由,总算是搪塞了过去。

    大抵是被章氏念叨的有些头疼,见她喜笑颜开的起身给梅长青舀饭,师徒两暗自松了口气,彼此对视一眼,又都会心一笑。

    用过饭三人坐着聊了一小会儿,梅长青便道明了来意,“弟子前些日子写了出新戏,赶在今日小年登台,想请您二老过去听听。”

    “哦?长青写了新戏吗?”文成先生好奇道,“那倒是得去听了,之前的那出《杜十娘》就听着很不错。”

    文成先生自然是清楚自家弟子来意的,若是搁在往常,以梅长青那谦虚沉稳的性子,肯定不会跑来邀他们,大抵是这孩子担心自己老两口小年孤寂,如此一片孝心,他肯定不会、也不舍得拒绝。

    章氏自不必说,当下道,“索性这会儿也没什么事儿,不如就早些过去,妾身也有些日子没见晚娘了,正好与她叙叙话。”

    文成先生道,“如此也行,你先随长青过去,老夫有事与存中兄商量,先得去一趟沈府,晚些再过去梅园。”

    梅长青问了句,“沈伯父那里,弟子用不用也过去请下?”

    文成先生微笑道,“不用,一会儿我过去了跟他提下就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