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梅长青有些担心,倒不是说他害怕,大抵是一家子刚从汴州逃来钱塘,又殁了梅阑几人,如今的梅园怕是经不起折腾了。

    文成先生清楚他的心意,安抚道,“莫要忧心,朝廷早有防备了,也就是个贪婪的世家作怪罢了,凭他一个虞氏在钱塘还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嗯!”

    文成先生的话,梅长青总是信的,不为别的,就冲他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

    心底没了烦忧,人便轻松起来,对虞氏之事他也起了些好奇。

    这里的杨广虽然改写了历史,但隋前的历史还是没什么变化,南方声名最显的还是“吴郡四姓”,其次便是“会稽四姓”了。自入隋朝后,南方士族地位有所衰落,地位作用不及山东世家和关陇贵族,但仍是一方著姓,武氏立周后,南方士族又开始活跃,大有中兴之象。

    钱塘虞氏便属“会稽四姓”之一,于汉末崛起,盛名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六朝而不衰,是江南门阀士族的代表,前有东吴直臣虞翻,后有前朝名臣、书法大家虞世南。

    钱塘虞氏虽强,但相比于大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梅长青想不通虞氏此举,在他看来,世家人向来谨小慎微,他们凭藉道德、事功、学术以及强大的宗族实力,巧妙处理与各种势力的关系,从而来维持家族势力长久不衰,怎么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梅长青疑惑难解,好在一旁有文成先生,便问道,“师父,钱塘虞氏虽为江东豪族,却是诗礼传家,他们凭什么谋逆?”

    文成先生有些意外,心想这孩子莫不是有意谋略?高兴之余,遂出言为他解惑,“虞氏家风允文允武,钱塘长史虞文礼、守备虞世卿皆为虞氏子弟,内有官,外有兵,这便是他们谋逆的依仗。”

    梅长青依旧摸不着头脑,“这些实力或许可以拿下钱塘,却不足以让他们造反吧?”

    “造反?”文成先生失笑道,“谁说他们要造反了?”

    梅长青傻眼了,“师父这是何意?”

    文成先生轻笑道,“他们举兵可不是要造反,你且看着,到时他们肯定会打出‘勤王’的旗号。”

    “勤王?”

    “对,”文成先生眼底闪过一抹寒光,冷声道,“这些世家大族早年依附在太上皇与旧太子麾下,对当今皇帝登基只是一时的妥协。

    皇帝这几年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重用寒门士子,已经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如今太上皇健在,他们自然要起异心。”

    梅长青挠了挠头,“那不还是造反吗?”

    文成先生微笑道,“话虽这么说,性质却有区别,造反就是反大周,一旦造反,他虞氏就是逆贼,失败了会被被抄灭九族。但勤王就不同了,勤王反的只是皇帝,虞氏就算败了,也是正中皇帝下怀,眼看煮熟的鸭子,皇帝岂能让它飞了?

    倒不是文成先生有意隐瞒什么,他只是不愿让梅长青过早的去接触这种朝堂黑暗罢了,没想到梅长青却自己就悟了出来。

    尽管他一直坚信梅长青是个天降之才,但心里终究当他是个初读书的孩子,如今看来,他还是有些小看这孩子了。

    文成先生自己从小也被称为“神童”,上私塾的时候,将《春秋》一口气看完,并向私塾先生解释其中的意思,私塾先生惊叹,称他是一位大才。

    所以,他深知天才不能等闲教之,暗自盘算道,“看来今后不能光让他读四书五经了,兵法谋略也要提前传授,否则,一旦让这孩子沉迷诗词歌赋,自己怕不得后悔莫及?”

    于是梅长青傍晚返回时,手里一多了本无名书卷,据文成先生说,这是他近些年整理出的一本兵法策略,梅长青手里拿的只是其中的一卷。

    梅长青坐在马车上一路翻看,心道,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