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IC两种材料,目标期刊分别是JMCA和bsp;   其中,IHIC的JMCA已经写好投出,4TIC的CM的进度也完成了四成。    莫文琳继续做三元体系,当前体系是J2:PCE10:IEICO-4F,性能还不错,器件效率可以达到12%以上。    她之前的三个三元体系都是基于一种给体,两种受体的,现在这个体系为了不和之前的体系重复,则是采用了两种给体,一种受体材料。    让自己现在做的工作和过去做的工作有所差异是很重要的。    假如莫文琳继续做一种给体、两种受体的体系,虽然不至于发表不了文章,但原先本来可以发AM的,现在可能就只能发子刊AFM了。    同时,她也汇报了一下上周帮许秋做的“四终端法”叠层器件结果。    因为“四终端法”的制备工艺相较于“两终端法”复杂的多,所以她做的体系并不多:    底电池统一选择了当下性能最佳的J2:IDIC-4F体系(效率13.5%),顶电池则则尝试了四种不同的体系。    其中,最佳的叠层体系中,顶电池的有效层材料是PCE10:IEICO-4F(效率12.3%),器件效率可以达到12.5%。    看起来“13.5%+12.3%=12.5%”,效率没有突破原有单结体系的高度,和之前“二终端法”的“12%+10%=9%”、“13%+10%=10%”差不多。    似乎这次的尝试又失败了,但其实不然。    因为人们在看待叠层器件的时候,其实也是把叠层器件当做一个整体看待。    并不是特别关注原先器件的性能是怎么样的,只会在同一个细分领域中,也就是和其他叠层器件进行横向比较。    而有机光伏叠层器件的制备门槛比较高,研究的课题组比较少,再加上之前也没有什么好的材料,受体几乎只有PCBM,给体也就PCE10等少数几个给体材料能拿的出手。    因此,现阶段叠层体系的世界纪录只有12.28%。    也就是说,许秋让莫文琳尝试了一下叠层器件,顺手走了一步闲棋,一不小心又把有机光伏一个细分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给打破了!    这样一来,他只好改变之前定下的策略。    本来许秋是打算让莫文琳把叠层器件先做着,自己去把Y系列受体材料给合成出来。    而现在看到叠层器件有崛起的希望,他便打算同时跟进。    许秋现在对有机光伏领域的了解程度很深,很快就想到了五种可能的“叠层器件的优化思路”,并把这些想法全部丢给高级模拟实验人员进行摸索。    接下来,本科生四小只汇报,他们申请的两个项目都已经完成了开题答辩。    魏兴思宣布组会结束,同时把许秋单独叫到了办公室。    关好218的门,魏兴思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文章奖金的事情,等下我给你转1W,不过我觉得之后咱们课题组需要改一改规则,按照一个影响因子200块有些太贵了,现在组里的劳务费都快没钱了,新的项目还没有申请下来,穷啊……”    魏兴思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是假如发文章不给奖励的话,又不太好,会抑制学生们工作的积极性,许秋你怎么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呃……”许秋做出思考状,内心开始盘算。    组里现在大约300W的基金项目资金,其中有15%左右是劳务费,也就是45W左右,平均一年大约9W。    看起来一年9W很多,但其实每个月都要给组里的学生发补助。    现在许秋、吴菲菲两个人的补助稍微多一些,分别是3800和1500块。    组里的其他人,每个人每个月补助大约是500-1000块左右。    硕士生因为学校补贴只有600块,所以发的多一些,一般是1000块,博士生因为学校补贴2000块,所以发的少一些,一般是500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