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期刊合计数量为387本,一区期刊数量占比为629,二区期刊数量占比为1452,一二区期刊合计占比为2081。    化学类期刊的这几项数值分别为:总357本,一区25本,二区54本,一二区合计79本,一区比例700,二区比例1513,一二区合计比例2213。    许秋又浏览了一下其他大类的数据,大类与大类之间的具体比例虽然有所差异,但总体差别并不明显。    大体上,各大类中影响因子前5的期刊为该类1区、6-20的期刊为该类2区、21-50的期刊为该类3区,其余的期刊为该类4区。    可以近似这样理解,发表在一区期刊上文章的平均水平,在同领域中就是前5,超过了95的同领域其他文章,发表在二区期刊上的文章,平均水平在同领域中是前20,以此类推……    中科院的这种分区方式,导致中科院分区中1区和2区的杂志非常少,而 求书请后台告知管理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p>汤森路透分区q1的期刊数量远远多于中科院1区杂志。    因此,会出现有的人发表的文章按汤森路透jcr期刊分区标准算一区,而按中科院分区算二区甚至三区的情况。    不过,这种分区方式非常符合种花家的国情,可以更好的激励科研人员搞科研、发文章的热情。    但同时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比如,某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发布后不久,就引发了科研人员的热议。    大部分都是吐槽的,有人还做了一系列表情包:    熊猫人甲:“你今年的科研工作怎么样?”    熊猫人乙:“哎,不怎么样,就发了三篇二区。”    熊猫人甲:“哦,那确实不太好,都是些什么刊物啊?”    熊猫人乙:“《自然·通讯》(nc)、《漂亮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进展》(sa)。”    熊猫人甲:“……!!”    段子只是段子,nas、sa这3本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出了这种诡异的分区,中科院分区的“专业性”自然是饱受诟病,比如说,伐南理工大学就表示将改用jcr分区作为期刊分区标准。    当然,中科院这样进行分区,肯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这3本期刊降档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中科院期刊分区中综合期刊数量少,断档严重。    这几年,分区中的综合大类期刊不到60本,原则上分区按照大类学科中前5为一区,算下来,综合1区就该有3本,上下浮动不超过1本。    sa虽然是根正苗红的《科学》子刊,但前一年才正式有了影响因子,所以之前中科院期刊分区里也没它。    今年要把它正式列入分区中了,那么问题来了,把它放在哪里呢?    在以前的中科院分区里,综合1区就是“四大金刚”:《自然》、《科学》、nas。    sa的出现让中科院期刊分区犯了难,把它放一区吧,超过标准的3个太多;    放二区,它和nc水平差不多,二区sa影响因子比一区的pnas还高,好像也不太合适。    而且,就算是在一区“四大金刚”里,《自然》、《科学》的水准口碑也是远超pnas和nc,中间相差了一个段位。    因此,中科院分区这次干脆拉开区分度,在一区里只放了2。    然后,将3本相近的期刊都放在了二区,再加上1本综述期刊national sbsp;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一共4本二区期刊。    这样操作下来,综合大类期刊的这几项数值分别为:总54本,一区2本,二区4本,一二区合计6本,一区比例370,二区比例741,一二区合计比例1111。    虽然这样操作,一二区期刊的比例要比其他大类的20少的多,但主要也是为了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