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英并非无能之辈,眼看大军就要败北,他立刻收拢剩下的几阵人马希望能够撤到武昌城内去。
然而,当李国英的命令刚传达下去的时候明军的武刚车阵已经推进到鸡鸣山下了。保罗率领炮队,近距离朝着鸡鸣山轰击,把鸡鸣山炸得“热火朝天”。不过,李国英此时已经领着清军从另外一面下山了。保罗的火炮攻击只不过打碎了一些简易的工事而已。
“让我去拖住明军!”
看着撤退的清军,董学礼高声说道,显得大义凛然。
董学礼,陕西武宁人,本是明朝花马池副将,李自成时投降大顺,后来又投降清朝。顺治十六年的时候董学礼是浙江总兵,驻守温州。在历史上到了顺治十八年,董学礼调任为湖广绿营提督,后来参与了绞杀夔东的战役。但是,在本时空,到了李率泰攻打南京之前,由于李存真的出现,清朝为了加强湖广防守,提前将董学礼调往湖广。此时的董学礼继任湖广绿营提督不过两年。期间,他表面上对张长庚言听计从,但是张长庚乃是弘文院侍读出身多少看不起武人出身的董学礼,导致董学礼更加偏向李国英。
李国英看了看董学礼,想了想道:“好!董军门,若是这次能安全退回武昌便是你的首功!”
说罢,李国英督促部队赶快撤退。而董学礼则“义无反顾”地领着自己的人马反而朝着明军冲来。
有道是兵败如山倒,此时清军全线都在溃退,怎么可能还有人会甘愿朝着明军冲锋呢?若不是有董学礼的严令,他的五千人马早就跟着大队往武昌城飞奔,怎么可能会朝着明军而去呢?
董学礼的人马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队先打,后队支援。突然,董学礼发现自己的侧面出现了明军骑兵的影子。他赶快叫探马去查探。回报的消息是,明军数千骑兵正从两翼迂回而来。
董学礼一惊,问道:“我军的大队骑兵呢?”
探马回答:“根本就没有发现什么我军的大队骑兵,兴许是马快,早就跑了?”
“什么?跑了……”董学礼不禁脑袋嗡地一下,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张勇和赵良栋乃是军中宿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逃跑。他本以为张赵二人定然是引着骑兵与明军周旋,好拖慢明军追击的速度。正是因为会有骑兵的支援,董学礼才自告奋勇当“断后”的。
其实,董学礼的算盘是很精的,他是打算在这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使满清的重臣李国英能够脱险,日后自己必然高声。况且李国英是“旗人”,自己应该巴结。当断后定然是九死一生,这董学礼岂能不知,但是对于自己手下的这五千人马,董学礼并不完全在乎。
这五千人中能够堪用的不过是自己身边的一千五百人。而这一千五百人中只有五百人绿营披甲是他的亲兵。这些人全都配备有战马,如果事情不妙可以立刻撒腿就跑。有马,不怕被抓住。至于其他几千人,这都是无所谓的。只要自己的核心力量在,多少人都是有的。
但是,现在麻烦了。明军的骑兵包抄过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他和他的五千人马得全都丧命于此。
董学礼怎么也想不明白,清军本身的骑兵是很强的,这个时候都到哪里去了?不是应该截住明军的吗?
形势比人强,此时是危机时刻,想不明白就别想了。董学礼在后队,听说骑兵都跑了,竟然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带着自己的亲兵和一千五百多人反身便逃。清军士兵往前冲了一段,回头一看主帅跑了,顿时认为自己上了当。然而此时他们距离明军已经非常近了。愤怒的士兵在领催的率领之下,扔下兵器,跪在地上请降。不愿意投降的,全都一哄而散。
很快,明军骑兵便追上了李国英、王一正、王明德领着的一万多清军并且狠狠地咬住后队。
李国英见走不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