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佶登基之后,即将吴伯举拔擢为起居郎,如此吴伯举岂能不知道新帝赵佶所想?岂能不明上意?不明白的话就不用做官了。

    因此吴伯举心中当然也是认为李三坚该为榜首。

    “且慢!”另一名权同知贡举,赵明诚之父,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抢过名单看了看后,阴阳怪气的对徐铎说道:“ 学富五车,可至状元?徐侍郎也太高看此人了?本官以为此人的文章是稀松平常,做二小文章,亦有败处,岂能为榜首?”

    赵挺之当然也明白此时朝堂之上的局势,但就是气不过李三坚居然将要成为新科状元?

    对于李三坚,赵挺之也是印象深刻,绍圣四年之事赵挺之也是了解的,赵挺之不久前,在与李格非议婚之时,还放言李三坚这辈子没什么指望了,没有任何前程可言,可今日李三坚将要成为新科状元了,岂不是给了赵挺之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此,赵挺之就跟吃了个苍蝇般的恶心。

    李三坚与李清照、赵明诚之间的纠葛,赵挺之也是了解的。

    赵府门前,李三坚愤而弹奏《凤求凰》,当时赵挺之也在场,只不过李三坚表面之上确实是再恭祝赵明诚、李清照新婚之喜,因此赵挺之并未出面将李三坚赶走,但心中甚恶之。

    状元是什么?发解试第一谓之解元,省试第一谓之省元,殿试魁首谓之状元。

    状元之号风靡神州大地,万千士子无不追逐着这顶桂冠,简直是梦寐以求、趋之如骛!天下百姓也是将状元看做文曲星下凡一般,状元一出,全天下都会震动的,乃是荣耀与显赫的代名词。

    如此,赵挺之心中岂能甘心,岂能欢喜?

    要知道赵挺之家族往上数十八代,都未出过一名状元的。。。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于辽,驻精兵于西北,扰其方略,此所谓引而不发是也。内修政理,增持国力。待天下有变,即提一劲旅,西出横山,倾全力与之决战,此即灭国之战,是生死之战。。。”正在此时,另一名权同知贡举的何执中拿着李三坚的文章念了起来。

    赵佶继位之后,就临时任命何执中为本次省试的主试官,负责审阅举子们的试卷。

    科举如此大事,正是彰显新皇皇恩浩荡之时,当然要让自己的心腹大臣参与此事的。

    “此篇《边策问》是稀松平常吗?”何执中念完之后反问赵挺之道:“亦有败处?简直是无稽之谈,依老夫看来,此子如此年少,却做出了如此惊天之作,实为少年俊杰也,当为状元。我等为国举才,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贤不避亲仇,方为我等臣下所为。”

    李三坚与何执中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同时何执中极为欣赏李三坚,此时赵挺之出来使绊子,何执中当然要据理力争。

    何执中暗讽赵挺之的小肚鸡肠,使得赵挺之心中羞怒,于是开口怒道:“惊天之作?无知小儿,怎敢妄议国政?”

    赵挺之此言一出,心中立刻暗道不妙,省试出了这道《边策问》的论题,当然就是让举子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此岂是妄议国政?赵挺之此言真的是无稽之谈了。。。

    难道自己被气糊涂了?赵挺之此时心中是异常后悔说了这句话。

    果然,徐铎、何执中、吴伯举三名主试官闻言顿时均哂笑不已。

    “徐侍郎,下官也赞同立即将进士名单上呈。”何执中懒得与赵挺之争辩了,于是对徐铎说道。

    “嗯,劳烦左使辛苦一趟。”徐铎点头对吴伯举说道。

    四名主试官有三名赞同立即上呈,赵挺之反对也没用了。

    “吴左使,可直达天听。”徐铎顿了一顿后对吴伯举说道。

    此时章惇宰相之位已经危在旦夕了,就没有必要让他再审阅了,在尚书省过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