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臣陶谷(赵上交)参见陛下!”赵上交与陶谷二人双双入殿恭谨地拜道。

    “二卿免礼赐座!”

    日常性礼节过后刘承祐有点迫不及待地问起选材情况。

    赵上交色黑美姿仪仍旧一副风度翩翩模样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看起来此次所获应该不少。

    不过哪怕感受着天子迫切的心情赵上交仍旧保持着他的仪度不疾不徐地说道:“启禀陛下此次制举入京与考者共计一千两百三十八人其中进士科八百三十六人明经科两百三十七人余者皆为明法科、明算科及史科”

    “人也不多啊!”刘承祐叹息一句又赶紧问道:“及第多少人?”

    “陛下经臣等省试考察过后进士科取士八十二人明经科取三十六人其余诸科取士二十三人。”陶谷也积极地站出来禀道:“以国家乏才求贤甚急此番制举臣等筛选条件略作低放。”

    闻报刘承祐暗暗琢磨了片刻按着这个比例确实算大了。

    “进士时务策考察哪几条?”刘承祐问。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关于制举所考刘承祐并没有过于插手任由赵上交与陶谷发挥他对于杂文、帖经并不是过于看重仅在策问之上降谕划定了一个范围:乾祐新政。

    “吏治清肃事;京粮乏困事;刑律不倡事;漕运怠滞事;监察不兴事;臣等各拟题察问!”赵上交拱手禀道。

    “所察之事倒是条条贴近时务然参考士子及第之人所答皆能切中綮肯?”刘承祐想了想问道。

    闻此问陶谷十分积极地应道:“士有优劣之分自不能人人应答如流经臣等所察应考士人中独有二人洞悉诸务言之有序当属一等!然论以何人为优臣等争论日久难出结果排名未定故奏以陛下圣裁!”

    “哪二人?”刘承祐兴致愈高。

    “郓州王朴太原王溥!”陶谷说道。

    眉头一扬刘承祐的脸上闪过极为明显意外之色不过意外之余带着喜色并且很快恢复平静。连见赵匡胤刘承祐都能平和以待了而况于这区区“二王”实在难让他心里起太大的波澜。

    不过耳闻贤才喜悦是避免不了的。正史上历后周一朝王溥与王朴二者都是十分有名的大臣刘承祐对这段历史小有涉猎虽谈不上详知但也有所耳闻至少二王的名字印象还算深。至于是否同名而非其人刘承祐倒不觉得有那么“巧”。

    王溥入仕后汉却早为郭威所发掘经广顺一朝累迁至宰相。郭威给郭荣留下了不少贤能勇将王溥便是其中佼佼者在郭荣励精图治威震八荒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具份量的一个角色。

    至于王朴属于大器晚成的典范则为郭荣所举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同郭荣一道打造出了一个显德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则短暂却足够辉煌。一篇“平边策”提炼出一个“先南后北”的战略便流传于世。

    “这是二人考举之时所作辞赋、策文!”见刘承祐果一副感兴趣的样子自袖中掏出了两份册页上呈。

    刘承祐拿着阅览起来辞赋刘承祐没那个兴趣欣赏水平也不够稍微浏览了一遍着重在策论上。果如赵、陶所说针砭时弊言之有物。王朴大概是年纪长上不少的缘故世事洞察言辞不露锋芒倒是王溥显得年轻气盛直透时务尽显见识能才。

    放下册页刘承祐意态愈显从容。

    听赵、陶之汇报对于此次制举刘承祐心里也大概有所了解少作思吟朝二者摆出一副温和的面孔道:“辛苦二卿操劳制举之事了朕很满意!”

    对视了一眼纵使相看两厌但赵上交与陶谷还是十分默契地回道:“为国选材臣等不敢言苦!”

    刘承祐点着头眼神飘了飘吩咐着:“制下经省试考察通过诸科进士明日辰时进宫于广政殿不分科别朕亲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