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要想好久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加一尺,为什么不按原来的做。”

    “而且,这里加一尺,别的地方也跟着加尺寸,多数匠人连字都不识,更不会算帐,就弄不明白了。”

    “哦。”赵维了然,说出一句,“就是工人都是文盲,素质太低呗?那教不就完了?开个扫盲班,专教匠人读书。”

    众人一怔,王应麟想了想,“大概正是殿下说的这么回事。可是,有这个必要吗?”

    “有,非常的有!”赵维斩钉截铁,指着自己的鼻子:“我就是个例子!”

    赵维原来就是不学无术,而且是两辈子不学无术。

    可啥叫不学无术?

    就是不学习,一天天瞎鸡儿快乐,还当自己啥都懂,其实却是困在那啥也不知道。

    工人也是如此,后世活生生的现实就是例子。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要求底层工人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十九世纪只要长手就能进工厂当工人,到了二十一世纪你试试?

    全是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大多数行业,没上过大学,连工人你都胜任不了。

    说句难听的,文盲寸步难行!

    反观这个时代也是一样的,越是复杂的技术,越需要匠人的素质跟上要求。

    回回砲为什么比大宋的砲强那么多?正是因为人家造砲的人厉害,懂工学,懂杠杆和齿轮原理。

    抛杆前臂多长,配多长的后臂,多重的配重,可以把砲石射出去多远。前后臂改变多少,对精度和射程的影响有多大,绞盘多大的力度最合适。

    在机械成型之前就已经算的明明白白了,你让一群文盲工匠去仿制这么复杂的工程机械,当然仿制不出来。

    当然了,有人会说,汉人厉害的匠人多了,你怎么看不见。

    是有不少,但这是个比例问题。

    你看那些历史上留名的,能够成就一时的大匠师,哪个不识字?甚至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出身。

    而这些人的比例又有多少?

    就算一百个匠人里有十个识字的,一百个识字的里有十个有成就的,那平均下来又剩多少?概率太低了。

    后世都说,汉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在明朝之后就落后了。

    可为什么落后?

    你看看咱们的匠人是什么出身,再看看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那些科学家是什么出身?

    他们大多数都不仅仅是富裕有文化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是有爵位的贵族出身,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眼界就没法比。

    这是汉人的政治体制决定的,励志读书当官治天下,没有励志读书当科学家的。

    当然,这不是说汉人的思想是错的。

    事实上,后世所说,东西方文化差异,可以在科技进步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西方世界,在经历了一千年的宗教压迫和中世纪黑暗之后,出现强力反弹,开始产生大量的逆宗教思维。

    这些思潮的搅动,形成了文光复兴的大思变,进而形成了一套违背宗教的探索、求真的文化氛围。

    而求真探索,正是科学发展的基石。所有白人的上层阶级,要么跟随宗教,要么反宗教研究科学。

    所以,科学的发展必定带动生产力的提高,西方文化超越东方也是必然。在此后几百年间,逐渐凌驾于东方文化,成为世界主导更是必然。

    但这并不代表东方文化,或者说为代表的汉文化就是错了,落后的,需要被淘汰的。

    因为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是科学单线支撑。支撑人类文明的,永远是两个支点,一是科技生产力,另一个则是思想。

    而东方文化走的恰恰是另一条路。

    就像宗教压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