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经过富平之战,宣抚司元气大伤,关陕大部分地方都落到了金人的手中,幸好一年前吴玠吴璘兄弟在和尚原打败了金兀术,暂时将局势给稳定住了。

    宋金双方争夺的中心就集中在秦凤路和利州路一线,也就是关陕和川蜀的门户之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关陕和川蜀中间横隔着两大山脉: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秦岭大巴之险峻自不待言。在秦岭和大巴山脉中间是汉中平原,兴元府就在平原上。

    从秦汉时起,由关中入蜀的路不管几条,都分成两段。第一段就是由关中翻越秦岭入汉中,这一段,有五条路:从东往西依次是子午道:由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傥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傥水→城固→汉中;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陈仓道(也称故道):由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县→汉中;祁山道:由天水→祁山→纸坊→成县→略阳→勉县→汉中。

    蜀道第二段是翻越大巴山脉,由汉中进入四川盆地,主要道路有三条:金牛道(秦国伐蜀道路):由勉县→宁强→广元→昭化→剑门→绵阳→成都;米仓道:由汉中→巴中;洋巴道(也称荔枝道):由洋县→镇巴→达县。

    川蜀的中心是成都,所以不论第一段的路如何走,第二段都是要走金牛道。

    到了宋时,第一段的傥骆道和褒斜道基本已废弃,只剩下子午道、陈仓道和祁山道可走。

    而在这三条通路上都有险关扼守,子午道上有饶风关,陈仓道上有大散关,祁山道上有仙人关。

    当时刘子羽坐镇兴元府,宣抚司手中的兵马主要有四支:一是驻守金州的王彦,主要是看护子午谷;二是吴璘,驻守和尚原,扼守陈仓道;三是吴玠,在河池,扼守祁山道;四是关师古,在熙河制金人。

    金人最属意的是走陈仓道,不仅是陈仓道相对好走,更重要的是陈仓道和金牛道几乎是直直相连,不像子午道和祁山道要绕好大的弯。

    但是陈仓道上有大散关、有和尚原,金兀术在此吃过大亏,所以金人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改从东路子午道上打开局面。

    为了牵制宋军,金人以叛将李彦琪驻守秦州,威胁仙人关,以牵制驻守河池的吴玠;又派游骑出熙河,牵制关师古;撒离喝率大军自商州直捣上津,攻打金州。

    驻守金州的王彦手底下只有三千人马,就这点人马对付撒离喝的数万大军,结果可想而知。

    王彦交战失利,不得不烧了城中积聚,退守饶风关东十里的石泉镇。

    撒离喝趁胜而进,一时间子午道告急。

    刘子羽得到王彦败退石泉的战报后,急令田晟前往饶风关驻守,并八百里加急让吴玠领兵火速前来增援。

    吴玠离饶风关足有六百里之遥,接到饶风关告急军报,吴玠也是大吃一惊,他心里比谁都清楚饶风关若失,兴元必危,川蜀必危。

    吴玠当即点齐兵马,急行军驰援饶风关。吴玠大军没日没夜地赶路,终于在两天后到达饶风关,一日夜行近三百里,可以说创造了当时急行军之最。

    ……

    “吴节使,您来啦!”

    告急信送出仅仅三日光景,吴玠就带着军马横跨六百里山河来援,饶风关守将田晟也是万分惊讶。

    “情况如何?”

    “王彦将军现在还在石泉,金人约有五、六万众,离饶风关大概二十里。”

    “你即刻让人去石泉,让王彦将军火速引兵来饶风关相会,石泉不可守,不如会兵一处,阻敌于此。”

    “遵命。”

    “还有,让士兵多备箭弩、大石,此番恶战难免,我等都要做好战死沙场的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