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德昭道:“仓颉造字,仓颉是儒家吗?学识字的,就一定是儒家吗?儒家之所以成势,主要是因为他们让学子只能学儒家经义。

    但,即便是这样,读书识字之人,也不一定是儒家。可是儒家霸道地认为,所有读书人,都必须是儒家,否则就要打倒,遭受排挤。

    所以,朝廷要把读书识字与儒家分开,这就断了他们的根基。而且朝廷取士,要在有基础之后,做到专业化,这是必须的一步。

    只会四书五经,不懂农科,就不能为主官,地方官,不懂算学,就不能为户部官员,不懂律法,就不能为刑部,大理寺官员。不懂奇技淫巧,就不能为工部官员。

    让那些只会唱曲吟诗,只会四书五经的儒家学士为官,就是最大的错误。

    当然,如今识字的人太少,不识字,连朝廷公文都看不懂,这是实际困难。

    不过,可以增大进士科选士任官标准,降低恩科选士标准,这样一来,人人就不会去挤进士科这个独木桥了。”

    陈抟和赵匡胤都听的目瞪口呆,不知道该接什么话。

    唐朝科举,进士只是又了当官的资格,还要经过吏部的铨选,也就是专业考试才能当官。

    而且,哪怕是状元,经过专业考试之后,也只是九品官。

    而且唐朝三百年,进士科选士只有七千多人,平均一年三十六人。

    可是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之后,读书人锐减,到处官员差缺。

    从赵匡胤时期开始,只要进士五甲以上便可直接封官。

    但是赵匡胤认为官员宁缺毋滥,第一次科举,只选了十九人。

    此后每年的进士科,也只有十人左右。

    他当了十七年皇帝,总共选了两百官员。975年,他统计了十五年科举没有选上的读书人,一共106人,赐同进士出身。

    根据统计,赵匡胤时期,进士出身的官员,总共不到三百五十人,平均每年二十个。

    可是到了赵光义时期之后,为了拉拢人心,不断扩招,每年招收五百人以上,让进士烂大街了。

    有些人不符合标准,也都被他赐同进士出身。而且升官速度之快,职位之高,都令人咂舌。

    反正就看他的心意,提拔官员完全靠喜好,而不是制度考核。

    所以一旦金榜题名,那么登官上任,迎娶白富美,在短时间内便可走向人生巅峰。

    凡是读书人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后,财富、地位双丰收,回报可谓极高。

    与之相比的是,武人地位越来越低,抵到跟囚犯几乎处于同一等级……

    当然,这个时空,他以后不可能再当皇帝了。

    陈抟这个时候忍不住拍了一下手,笑道:“皇子一言惊醒梦中人。学文不等于学儒,一句话道尽了利害。皇子,可否将道家与道教之间的干系,再与老道细说一番。”

    “道长不用急,过几日去了襄阳,再议不迟。”

    在陈抟没有看到真理教教义的的时候,赵德昭不会跟他讨论太多,因为他根本没有那方面的认知。

    就像跟一个瞎子说什么是红色,什么是黄色,根本解释不清。

    只有让他亲眼看了,知道了在宗教和思想之外,还有科学,还有各种不同的研究方向能够研究这个世界,才能扭转他的思想。

    赵匡胤说道:“二哥儿,不如不去襄阳了,留在开封府。”

    赵德昭知道这是赵匡胤看出来了他的重要性,虽然父子俩在一起会有矛盾,但是他想留赵德昭在身边,能时刻听他分析大局。

    可是,赵德昭不愿意当一个谋士,军师,他更喜欢快意恩仇。

    “爹爹,最多三年,我能让大宋拥有天底下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