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晚上继续喝的醉醺醺的,才各自回家。

    赵德昭晚上还要回农庄,没有喝醉,但回来之后,就被一个不能碰的小妖精给勾引的一晚上睡不着。

    这个媳妇很清楚赵德昭的底线在哪里,反正赵德昭哪怕压得住她,也被她弄的欲仙欲死。

    在农庄待了三天,赵德昭根据在明朝的经验,弄出了一个耐火砖窑。

    不过还没有等试窑,宫里就派人来传旨了。

    王溥递了奏章之后,赵匡胤就批准了以后由他教赵德昭学史。

    不仅他要回去,几个弟弟妹妹也要带回去,现在皇宫里,赵匡胤还真就是孤家寡人,他也想孩子们了。

    等赵德昭回到东宫,才发现赵匡胤这个当爹的似乎想靠游乐园吸引几个孩子,将所有的玩具全部搬到了景福宫。

    这一下,几个弟弟妹妹也没有了留在东宫的借口。

    只有裴格安没有跟赵德昭回来,她要先监督箍窑,窑建好后还要试火。

    只有烧制出能耐高温一千四百度的耐火砖,才能继续下一步的计划。

    一个烧砖的窑,并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而且刘小留在农庄专门替裴格安掩护,没有人会注意到她的存在。

    六月二十,王溥与另五个老师,早上七点就来了东宫。

    每一天的上午,将会学习一个半时辰,从中午开始,就不用学习,是赵德昭的应酬时间。

    第一天上课,王溥并没有一开始就开始上课,而是给了赵德昭一份学习计划,其实就跟后世的课程表差不多。

    宋初的皇帝不用学经,学儒,但是需要学习的也不仅仅是历史,还有天文星相、风水占卜、祭祀规制、外交策略、管理方针……

    如何经营管理好一个文武百官兼备的精英团队,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规模型古代公司,如何处理好与周边部族、国家的关系……中国古代储君要学得东西太多了!

    所以,虽然以王溥为首教赵德昭学史,但仍然需要一个庞大的智囊团队来教他。

    发现这里面没有他的蒙师许世,赵德昭暗地里松了口气。

    许世是赵德昭以前的蒙学老师,负责叫赵德昭识字,以及经文基础。

    他对赵德昭太熟,而赵德昭现在字迹大变,是瞒不过他的。

    没有他,也就省了赵德昭解释的功夫。

    既然是正式学习,当然是在正殿的偏殿,而不是后殿的偏殿。

    这里虽然是偏殿,但是面积庞大,打开前后门窗,里面还挺凉快。

    赵德昭坐在上首的罗汉床上,面前摆了一个大案几,几个老师分别给了他一套测试基础水平的考卷。

    这种私教,老师必须一开始要知道学生的水平,然后因材施教。

    这里面的许多知识对赵德昭来说易如反掌,可是他也不能表现出来。

    就好比天文地理,以前是没有人教他的,他不可能上来就给钦天监的老师上一堂课。

    所以哪怕他比这个老师懂的更多,也必须要藏拙。

    还有祭祀礼仪,这些以前也没有人系统性地教他,所以他哪怕明知道宋初的祭祀礼仪跟明朝无法相比,也不能出来跟礼部的人说我比你懂的更多。

    不过,在历史方面,他还是适当地表现出来了一些天分,不能让王溥将他当一张白纸看待。

    历代社会精英的教育,史书是必修科目。

    为什么从古至今的社会精英要像苦行僧一样天天读史书?特别是皇帝,别的都可以不学,历史必须要学。

    以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历史是所有祖辈经验的总和。

    史书里有无穷无尽的案例库,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洞察力,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看清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