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卡颁奖典礼的柯达剧院就在旁边,左边是杜莎夫人蜡像馆,有人说来了洛杉矶,不到这华夏大戏院来看看,像是到了华夏不去长城。

    当楚舜听到这种说法时不禁感叹,真会捆绑销售,他选择这地方,主要原因还是宽敞。

    在奥斯卡之夜,忘记是谁告诉楚舜的来,洛杉矶最好的两个剧院也就是柯达剧院和此。

    租下一天的费用不高,但场面是真的不小,特别是到场的人,导演方面是楚舜和罗伯特邀请过来的人,而媒体是迪士尼找来的。

    本身纪录片上映,真没有这么大的阵仗,因为关注纪录片的人是真少,别说要买票观影,网络以及电视上免费的都没人看。

    况且首映现场还来了另一批人,就非常厉害,奥斯卡颁奖典礼,也不能把这群人请来。

    比如米歇尔主编,是《电影手册》的现任主编,这本电影月刊是大名鼎鼎,创始人是“电影精神之父”安德烈·巴赞,欧洲最权威的电影专业刊物,可以说是催生了法国电影新浪潮。

    《视与听》现任主编,这报刊是英国的一份历史悠久的电影杂志,没有之一。

    长得人高马大,但还带着眼镜的五十多岁的白人,有点类似于史泰龙的身材,穿上西装打领带,冒充斯文的名叫梅勒,是《村声》现任主编。

    除此之外,还有《电影旬报》主编岸田齐廊,《电影评论》主编朱尔斯等等,一时半会出现太多名字也不好记录,反正就是各大电影学术刊物的主编,包括《银幕》、《电影史》、《电影季刊》等都到场。

    “平时都不参加首映礼的主编全部都自己来了,这是什么影响力。”道格恩也相当惊讶。

    “我们是低估了老板。”罗伯特琢磨。

    罗伯特现在很激动,因为有这么多大佬来看他的纪录片,虽然他很有逼数的知道,都是为了“楚舜”和“随电影”以及“操木偶拍摄”,和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可那也是人生巅峰。

    开奔驰,做宝马,电竞椅上日……咳咳,电影院里人上人。

    他还记得读书时期,有同学一篇论文,在《村声》上发布,罗伯特真是羡慕无比,他是压根不敢往《村声》这档次的刊物上投稿,人贵有自知。

    现在《村声》主编梅勒来看他拍摄的纪录片,罗伯特自己是到头了。

    别觉得这些电影期刊,似乎是圈子的自己追捧,主编梅勒往大了说,也就是电影理论家,往小了说是光动口不动手。

    不是这样,就说和安德烈·巴赞齐名的另外一位法国影评人让·米特里。

    在以前,长镜头和蒙太奇是水火不容的,长镜头觉得蒙太奇是侮辱电影艺术,而蒙太奇认为长镜头是憨批,有技术不知道用。

    米特里这位电影理论家,是折中派,他认为可以两者都为电影服务,现在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事,很多都是电影理论家钻研出来。

    这些电影理论家发表钻研的渠道是刊物,准确的说,刊物和评论家在某些时候,推动了电影行业的发展,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技巧方面。

    外人看着没卵用,罗伯特和洛基这种传统导演眼中,甚至于比道格恩还要大佬。

    “今天是我人生巅峰!基本是聚集了世界上所有期刊的主编,谁的电影能够有这么多大佬在场?”罗伯特牛头询问洛基:“洛基你怎么看?”

    “从来没有导演,能够同时在商业、艺术以及学术圈,拥有这么大的声望,楚舜导演真的夸张。”洛基终于不当复读机了,因为他也被眼前一群大佬,弄得眼花缭乱。

    别以为艺术性强的导演在学术圈就受欢迎,看看欧洲很多艺术导演被喷成什么样子就知道了。

    观众看特效,剧情和人设,影评人看内涵,学术圈看技巧,卡梅隆被影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