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伏在殿门右侧。

    “何事?”

    崇祯尽量压住怒气,寒着脸沉声问道。

    “启禀陛下,宣大总督杨嗣昌急报。”

    崇祯脸色一惊:“快传。”

    “遵旨。”

    很快,殿内的太监从那名小太监手中接过急报,匆匆忙跑进来双手递给王承恩。

    王承恩谨慎又飞快地登上台阶,将急报展在案上。

    崇祯皱紧眉头仔细察看其中内容,很快便脸色大怒。

    “秦川逆贼,狼子野心,竟然在大同以西的边墙外十里建军堡。”

    “哼!此贼这是想攻打宣大啊!”

    听到这话,殿中众大臣不由纷纷变色。

    宣大两镇乃京畿西边门户,若宣大失守,则京畿危矣啊。

    此时,内阁大学士文震孟忽然出班,道:“启禀陛下,臣以为秦贼之意不在宣大,而在河套。”

    “嗯?”崇祯眉头一皱。

    文震孟接着坦然道:“众所周知,秦贼对河套势在必得,且已收服了察哈尔部,但其兵力不足,关帝军不过五万余人,分守各地尚不足,如今又新取河套,防守压力必然大增。”

    “而皇太极同样对河套虎视眈眈,其屡屡出征察哈尔,并于上月围攻清水河足可佐证。”

    “若此时秦贼进攻宣大,则陷入两面受敌之境,朝廷必然会发兵驰援宣大,而皇太极必然攻其后路并夺取河套。”

    “秦贼狡诈,绝不会让自己陷入险境。”

    “如今,他大兴土木建军堡,不过是为了抵挡建奴东进路线,以让他在河套站稳脚跟罢了。”

    “嗯……”

    崇祯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臣附议,文公所言极是。”另一位内阁大学士何吾驺也出班道。

    站在最前的内阁首辅温体仁则微微眯起眼,不知在思量什么。

    “陛下。”

    文震孟似乎犹豫了以下,接着又说道:“臣以为,卢象升所奏并非一无是处,其所议建军堡以围困秦贼,虽为下策却不失为权宜之计。”

    听闻此言,崇祯眉头猛地一皱。

    一旁的何吾驺急忙向文震孟打眼色。

    但文震孟视若无睹,而是深吸一口气后,又坦然道:“臣曾翻阅所有有关秦贼之奏疏军情,只为了知己知彼,臣以为秦贼之强,在于精兵良将与火器军堡,而秦贼之弱,在于人口。”

    崇祯的眉头皱得愈发深了:“说下去。”

    “陛下,西北乃人烟稀少之地,加之连年天灾,战祸绵绵,人烟更为稀少,而秦贼一直四处招揽流民,收留饥民,且关帝军兵力增长缓慢,直到如今不过五万余人。”

    “可见,秦贼受困于人口,其治下人口不足,不仅缺乏种地产粮之劳力,还缺征兵之青壮。”

    “秦贼夺取河套之后,治内已与后金接壤,皇太极绝不会放任秦贼崛起,双方必然相互攻伐,而秦贼受限于人口,短期内仅有守成之力,绝无拓土之兵。”

    “若陛下采纳卢象升所奏请,在各处要道修建军堡围堵秦贼,截留饥民,不让其饥民流入其治内,放他与皇太极缠斗,朝廷便可坐收渔利。”

    “只要朝廷能尽快平定流寇之乱,并操练强军,铸造火器,堂堂大明朝臣民何止亿万,举国之力,何愁灭不了困于弹丸之地的秦贼?”

    听这番话的时候,崇祯脸色变幻莫测,直到文震孟讲完,他眉头才缓缓舒展开来。

    良久,崇祯缓缓站起身,道了句“此事容后再议”,然后转身朝偏殿走去。

    “退朝!”

    ……

    娄烦,黑山堡。

    当高大巍峨浑然一体的黑山堡出现在眼前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