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去思考。

    而商业化的电影呢?则是利用感官刺激,让观众或者大笑、或者紧张,或者爽、爽、爽到底。

    从开头这一分钟多点来看,李三鸣觉得这部电影的开头是成功了。

    代入感,是让观众乖乖地坐着看完一部电影的重要因素。

    有了代入感,才会分享主角的痛苦和喜悦,才会为主角感到紧张,沉浸在剧情之中。

    《那些年》的开头这一分多钟,塑造人物非常成功,短短的几个镜头和几句对白,就让主角的性格鲜明起来虽然还不够立体,但是已经很有辨识度,足够吸引人了。

    因为主角展现出来的这个形象,非常具有代表性。

    不是指主角喜欢玩音乐。

    而是,比如“我以为我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是这样的”、“但实际上,我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想起自己少年时的心情,而会心一笑。

    而年轻人也会心有戚戚。

    因为这是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经历的,自我认知与他人对自己认知的冲突。

    还有,主角喜欢音乐,有着似乎很狂妄的梦想。

    虽然,表现形式有点夸张。

    但电影本就是艺术的夸张。

    说实话,人不狂妄枉少年。

    谁年轻时没有一点不切实际的梦想呢。

    谁年轻时没被嘲笑,没被误解过呢。

    海明威正是找到了这些最有共性的东西,才能让观众很快地产生代入感。

    同时,对白里的一些用词也挺有趣,不死板,很有生活气息。

    镜头回转到当下,姜佑曦扮演的主角身处数十、上百名学生中。

    然后画面定格。

    这副画面中,有人骑自行车,有人坐在父亲的摩托车后座,有学生在走路,有男生女生偷偷摸摸地牵着手。

    众生相。

    姜佑曦的头顶出现字幕:林河,自以为是主角。

    这字幕明显是手写体,像一个普通高中生的字迹,不算多好,但是很奔放。

    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主角自己写的字。

    李三鸣又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然后画面继续流动。

    在接下来,海明威继续用简洁明快的手法,寥寥几个镜头和画外音,就很生动地介绍了男主角的四个朋友。

    男配1,喜欢漫画的肥宅,成绩不好,经常受辱,家人也不支持他画漫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梦想。

    男配2,电子游戏高手,喜欢夸夸其谈,成绩中等,很会察言观色,会做人。

    男配3,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有点书呆子气,老师家长都很喜欢。但私底下也会偷偷地逃课、抽烟。

    男配4,认识很多不良学生,甚至认识校外的不良团伙,脾气暴躁,粗鲁,但是讲义气。

    “我们其实没什么共同点,稀里糊涂就成了朋友。额,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共同点。至少,我们都喜欢同一个女孩。”

    此时画面回到之前那两个女生聊天的场景,定格。

    然后镜头拉近,让那个清新脱俗,好像小仙女一样的女生占据了几乎全部的画面。

    李三鸣暗赞:这个镜头太美了!而这个女主角的颜值也经得起考验。

    这么放大了看,也没有丝毫瑕疵,美得仿佛从天上跌落人间的仙子。

    然后旁边出现字幕,用的仍然是手写的字体:温欣然。

    然后这三个字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抽走(特效),换上另外几个手写的字: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还画了一个方向箭头。

    紧接着,“那些年”三个字从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