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小马哥,听说青岛的夜市很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林芝蹦蹦跳跳的跑了进来,后面跟着青橙等人,马强听到这话,也不由放下了正在看的公文。    “夜市?青岛还有夜市?”    汉代的城池一般都实行宵禁政策,市场更是日落就关门,按照历史,夜市应该是唐朝才会出现,而有正式公文允许,更是要等到宋朝了。    “小马哥你到底有没有每期《东方报》都认真看,青岛有很多船员和渔夫,他们回到岸上的时候一般都是黄昏甚至晚上了,为了方便这些人购物,青岛这才开放了夜市。”    原来这夜市是为了方便码头啊。    “也好,这一路都在坐车,也是时候放松一下了。”马强笑着说道“让典韦安排一下,叫上奉孝,我们一起出去转转。”    虽说说好了是微服,但这么一群人出门,锦衣卫、内武卫都得暗中安排,结果还是浩浩荡荡数十人,倒像是一个旅游团。    国渊也得知了马强准备夜游青岛的消息,急忙赶来充当临时导游。    “明公,青岛的夜市便在商港处,这边走。”    马强笑道“在外微服,叫马郎就好,想四处转转吧,让我看看这几年过去了,青岛到底有多大变化,子尼,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    国渊尬笑了一下,然后走在前面还是介绍这新建的青岛城。    “明公,那我就先说说自从青岛改建后的几个基本数据变化吧。    在还是不其县的时候,青岛全县人口不过才三万余人,如今因为海运还晒盐,本县光城中人口就已经有两万余人,各乡人口早已突破八万,而且还在不断上升中。”    “这么多人都是从哪里来的?”    “有一万多是徐州来的移民,其他大部分都是安置到此的昔日黄巾军民,还有因为盐利、造船而来此的工匠、商贩,另外还有少部分是从海外来的化外之民。”    “海外来的化外之民?”    马强听到最后一个来源,不由有些好奇的问道“怎么?还有海外移民?”    “有,主要是从三韩之地来的。”    “三韩之地?具体说说!”    “三韩,也就是马韩、辰韩、弁韩,这三个国家都是撮尔小国,最大的马韩也不过五十余聚落,人口恐怕不到三十万。    三韩之地,多为山地,难以耕种,而且又有高句丽、扶余欺压,百姓难活,故而时常有百姓抱木渡海,希望能来我汉地生活。    明公你看,那个就是三韩之民...不对,那个好像是倭人,三韩之人比他们要高一些。”    马强顺着国渊的手看去,却看到两个明显比常人矮了一大截的男子正在表演杂耍。    “倭人身体矮小,无法胜任大部分工作,他们卖完了带来的货物后就只能通过卖艺来赚取更多的钱财,毕竟我们大汉的货物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有几倍之利!”    居然还有倭人?    这还是马强第一次看到倭人,他不由好奇的仔细打量了几眼。    只见这几个倭人脸上涂着脂粉,似乎是在表演节目,还不时翻跟头,别说,这个身高翻跟头,却是颇为有趣。    “去,把那几个倭人叫来,我想问问海外的情况。”    典韦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就把那两个倭人拎到了马强所在的一个夜宵摊位。    大概是因为靠海吃海吧,这里的夜宵就是一些海鲜烧烤,倒是颇为合适马强的胃口。    “你们是倭人吗?听得懂汉语吗?”国渊很自觉的上前充当富家子弟的狗腿子角色。    “我们是倭人!听得懂!尊贵的汉人殿下!”    汉人殿下?    好奇怪的称呼。    不过这说话一顿一顿的,倒还真的让马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怎么这么想找个意大利炮轰他呢?    “你们叫什么名字?我对倭国很有兴趣,和我说说倭国的情况,说得好,有赏,说不好,则罚!”马强说道。    两个人互相推了推,最后一个看上去稍微高一点的人出来说道“尊敬的殿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