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这顿团圆宴来了不少人,除了宫里的这些弟弟妹妹们,还有不少宫外的宗室子弟和家眷。
见到能站起来且还能直立行走的朱恒,这些人无一不意外不吃惊,很快,朱恒就被这些宗室子弟围住了,因为谁都清楚,朱恒能站起来意味着什么。
偏皇上为了让朱恒和这些兄弟们好好处处,让朱恒和朱悟坐在了一张案几上,旁边几张案几上坐着的是朱悯、朱恪、朱愉、朱慷、朱忆等人。
这顿饭朱恒吃的很不自在,这么多年清冷惯了,突然间兄友弟恭的颇有点不太适应,更别说,这种兄友弟恭是建立在利益的前提下。
曾荣也不自在,她和吴楚越坐在一起,先不说两人之间因为出身带来的性格差异,就冲朱恒这些年所受的伤害,曾荣也不可能和她相见如欢。
好在曾荣身后是和她有过两面之缘的李洇,她是淮南王世子朱愉的妻子,也是李漫的妹妹。
而李洇因为兄长李漫之故本就对曾荣颇有好感,如今见曾荣远离归来,又有如此大好事,自是为她欢喜不已,没少拉着她问她这两年的见闻。
如此一来,一旁坐着的吴楚越就更别扭了,她出身高贵,从小被众星拱月惯了,刚成亲那会就极度不适应,因为落差太大,进宫后非但没有人再捧着她了,相反,她还得看别人的脸色。
好在那会母妃受宠,需要她看脸色的人不多,也就太后、皇上和皇后三人,咬咬牙也就忍过去了。
真正的难堪是他们搬出宫后每天进宫来向长辈们请安,昔日曾经笑脸相迎的后宫嫔妃们一个个的看到他们恨不得退避三丈外,生怕和他们粘连上。
还有今日也是,明明同样是孙媳妇,曾荣受到的礼遇却远远高于她,这倒也就罢了,人家是皇嫡长子妃,未来的太子妃吗,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真正令她不平和失落的是皇上对曾荣毫无顾忌的偏爱,这同她婚前从长辈们接受到的信息不对等。
她心里明镜似的,长辈们之所以同意这门亲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皇上对母妃多年如一日的偏宠和对朱悟的看重,谁都清楚朱恒残疾了被排除在太子之外,王皇后的儿子还小,运作好了,朱悟不是没有机会。
而今日一看,皇上对朱恒虽没有多明显的偏疼,但对曾荣绝对是偏爱了,且还是毫无顾忌的偏爱。
吴氏颇有些不解,她知晓曾荣曾是农家女出身,做过绣娘,也做过皇上身边的女官,她不明白的是,皇上既然如此喜欢曾荣,为何不直接把她留在身边,干嘛还把她嫁给朱恒。
她听母妃说过,倘若不是曾荣,皇上未必会想起这个儿子,是皇上的爱屋及乌才让朱恒有了翻身的机会。
如何可倒好,不仅是翻身,朱恒还站起来了,她不傻,一个坐了这么多年轮椅之人能重新站起来意味着什么,她已经预感到又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到来,不知道这一次又会牵连到谁。
说来也够讽刺的,母妃汲汲营营了二十年,结果却被一个横空出现的农家女搅了局。
每次念及此,吴楚越就对母妃生出一些怨念,她一直认为是母妃的乱吃飞醋把曾荣推向了朱恒,否则,凭皇上对曾荣的偏爱,肯定会把曾荣留在自己身边的。
事实上,她也曾开口问过母妃,皇上为何不自己收了曾荣,母妃说貌似皇上对曾荣只有父女情,并无男女之情,而这正是她困惑之处。
彼时吴楚越还不信,可今日看皇上和曾荣之间的相处,确实不似君臣也不像翁媳,然而也不是父女,她对那些公主们冷眼旁观过,哪个见到皇上不是小心翼翼的,不说噤若寒蝉也差不了多少。
唯独曾荣不一样,她同皇上说话很随意,别人不敢驳的话她敢驳,有言语不和之处也敢怼回去,偏皇上也不生气,或者说,生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