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身、门第、家庭情况,以及个人样貌、高矮胖瘦对考试成绩没有任何影响。

    也就是没有任何加分项,成绩排名只看卷面分数。

    按说该给特殊群体加分(戍边将士子女、殉国军人子女等),以振“武德”,但考虑到现状,一旦开了特例,更多特例也会出现,所以并未实行。

    如此一来,考试选拔的标准简单明了,分数至上,一分之差,就能决定上榜、落榜与否。

    张榜公布成绩排名时,成绩一目了然,相对公平,至少比起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好很多。

    不过,岭表各州,因为情况特殊,很多都是名义上的行政区,且交通极其不便,不太适合这样的选拔制度,特别处理。

    李笠在考场转了几圈,对考场秩序很满意,独自出了考场,和候在外面的相州刺史杜龛交谈起来。

    考场规定,开考后封门,直到考试结束前,任何人都不能进出,防的就是作弊。

    李笠能够进出,是因为他是皇帝,所以例外,但也只是这一次,所以陪同视察的杜龛等相州官员,都候在考场外。

    杜龛出身京兆韦氏,祖辈为了避祸,离开关中寓居荆襄,杜龛这一支,之前是襄州豪族。

    李笠问:“全国各州,都在今天举行州试,杜公族里,今次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四十九人。”杜龛回答,不等皇帝再问,又说:“其中,二十九人在襄州应考,十五人在荆州应考,五人在北荆州应考。”

    李笠点点头:“参加州试的就有四十九人,看来进入省试后,金榜之上,少不了京兆韦氏子弟的名讳。”

    杜龛笑道:“哪里那里,同州考试的,还有京兆韦氏、河东柳氏子弟,士榜的竞争很激烈。”

    这也没错,南朝的京兆韦氏、京兆杜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这些侨姓士族,之前大多聚居在荆襄,所以其子弟的科举考试成绩,列入士榜。

    士榜的竞争极其激烈,毕竟士族们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和资源,只要子弟用功读书,不要整天游玩、嗑药、谈玄,文化水平还是很高的。

    所以,当前情况下,寒族子弟想要靠考试把士族子弟比下去,总体来说是不可能的,士族反倒是科举考试的受益者。

    于是,才有了士、庶分榜,让寒族考生避开“学霸”的碾压,拥有可靠地入仕途径。

    这一点很重要,是新朝收买人心最大的利器。

    楚国建立已有七年,目前国内局势稳定,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新皇拥有绝对武力,无人可以挑战。

    有了武力为依仗,朝廷进行大范围的检寺、检籍、检地,确保国库的收入,以及可调用的劳动力,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维持秩序。

    国家机器焕然一新,运转起来十分稳定,“动力充沛”,自然就没人敢造反。

    这是硬的一面,软的一面,就是朝廷用新的选拔方式——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踢开腐朽的九品中正制,给大量寒族子弟以及次级士族子弟以公平的机会(相对公平)入仕,入仕就是流内官。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寒族子弟,好不容易入仕,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入流”。

    所以,新朝在明显损害了地主阶层经济利益(清查田产,隐户,足额征税、征发劳役)的同时,又给了地主阶层政治利益。

    有得有失,权衡利弊之后,地主们意识到政治利益明显比经济利益重要,加上新朝的刀确实锋利,自然就二选一,老实了。

    毕竟,中原自古就是官本位社会,某个富甲一方的大家族,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