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什么叫做:知进不知退,就好比开车,只知道踩油门,享受驾驶的激情与快感,却不知道踩刹车。什么叫做知存不知亡。就好比我们中秋拿回家那几只野鸡,只顾着吃套子里那几粒玉米,不知道吃了会大祸临头。“亢龙有悔”。就是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如日中天,其实巨大的危险潜伏在其中了”

    “能说出点具体事例来论证吗”林振翔又问道。

    “可以,先举一个大例子,再举一个小例子,大例子是

    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帝奋六世余烈,举秦国之兵:灭韩,灭赵,灭魏,灭楚,灭燕,灭齐。

    正如贾宜过秦论所说的:“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六国的君王,都当了秦始皇的俘虏和奴隶,六国的后宫,珠宝玉器,都进了秦国的后宫和府库。天下的兵器都销毁了。天下的豪杰都逃的逃,灭的灭。天下的权势都只掌握在秦国皇帝的手中。照道理来说,大秦帝国的江山应该比泰山还稳了

    结果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就是对“亢龙有悔”这卦的具体事例论证,秦国的掌权者是知进不知退,知存不知亡。只知道鞭笞天下,而不知道施仁政。“亢龙”必然导致“有悔”。曾仕湖说道。

    “嗯有趣有趣,那小例子呢”林振翔又问道。

    “小例子,还是举秦国的一个人吧,秦始皇的宰相李斯,他是战国晚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与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同门师兄弟,都是荀子的学生。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李斯列传里面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呐我们从这段史料就可以看出,李斯此人热衷于名利,贪图富贵。所以说出“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大概类似于今天的“笑贫不笑娼”吧

    怎么说呢其实热衷于名利,贪图富贵本身也没什么错的,有句话不是说嘛“大丈夫不能建功立业,岂不与草木同朽。

    但李斯此人为了富贵,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有底线,不择手段。因为怕他师兄韩非子得到秦王欣赏,威胁到他的位置,他害死他的同门师兄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