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来自武安州的卫队,也有来自交州的边军,还有来自邕州等地的团练,以及从福建广东等来的府兵们,皆是精锐。

    长弓手们身披黑光甲,长持单体柘木长弓,彪悍魁梧。

    而步槊手们手持的丈八步槊,那是长矛的升级版。

    正所谓齐眉为棍,七尺为枪,八尺为矛,一丈零八寸为大枪,而一丈八尺者为槊。

    这个一丈八尺其实用的还是春秋时的尺度,春秋时习惯将战士身高算为八尺,猛士则为一丈,丈八矛其实就是矛柄配矛头达到三倍身高,称为三其身,因此当时的丈八矛其实长达四米半左右。

    而到了秦朝时,秦军不但弩阵无双,而且还有了更长的大矛,柄长二丈四,配上如剑般的长矛头,能达到七米长,这种超长的竹木长矛组成的秦长矛阵,便成了铁壁铜墙,配上秦军无双弩阵,可谓所向无敌。

    山里其实不太适合用超过一丈长的步槊的,天下步战用槊者,最强者唯江淮兵也。这些江淮兵也正是当年东晋北府军的延续,南北朝时代,江淮步槊手与江淮弩手齐名,是能够对抗北方铁骑,甚至是具装甲骑的强兵。

    超长的步槊比起长矛来缺少了灵活性,机动性能也大降,但其对骑兵的克制是超强的。

    此时,军官们喝令连连。

    下令步槊手们把行军时竖举的四米五步槊直接放倒在地,然后披铁甲的步槊手坐在了地上。

    句町蛮很勇敢的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

    秦琅立在三辰旗下,打量着这支人马。

    青袍或黑衣,衣料能看的出多是葛、麻所制,衣衫多是短打,基本上没有甲具,武器也是长短不一,简陋无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

    一声叹息。

    这是送死。

    两千人的唐军在狭小的山间,摆成了数个步兵阵,以团为单位对敌。

    与喧叫怒吼冲来的句町人比起来,唐军安静的有些过份。

    战斗之前,无一人吭声。

    长弓手、弩手张弓开弩,无一人左张右顾。

    军令未下,更无一人擅发一箭。

    这就是大唐精锐的素养。

    李靖的兵法中有关于军法一条里就专门写过大唐府兵的军规条令,其中便有开战时的许多严格军法,比如交战之时,各就齐位,不得东张右望,交头接耳,不得喧哗说话。也不准提前攻击,更不准越队上前,进退皆须依据军令,否则可直接阵斩。

    团校尉立于弓弩手之后的团旗之下,而各旅的旅帅则站在弓弩手之前,立于步槊手之后。

    各队的队头们,全都立于本队最前。

    各队队副,手执陌刀、斩马立于全队最后一排,督战记功。

    “准备!”

    队头们大喊一声,然后把挂在脖子上的铁哨含进嘴里,看着已经冲入最佳射程的蛮子,用力的吹响了口中的哨子。

    这种哨子是秦琅独创,专门给军中队头们使用的,因为队头们居于全队最前,负责引战指挥,堪称最前线的士官,品级虽低,但却是全军的基层骨干。

    传统唐军战阵,每队都有一面队旗,旗手跟在队头后面,还有两名旗手护卫,队旗所在,便是队长所在,也是全队所在。

    有的时候,一军主帅甚至能够直接把命令传到队一级,就是通过这些旗帜。

    不过大规格的战斗时,战场混乱,真正前线指挥的还是这些基层军官们,为了能够让队头们更好的指挥带领手下这一队五十人马,秦琅特意给带头们的头盔上加了一根避雷针一样的盔尖,上面还有一面小队旗,如同是小号的队旗,这让战斗时,全队可以更醒目的看到队头的位置,跟随队头。

    另一方面,秦琅给队头们加了一枚铁哨,平时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