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侯高拥众万人,主打的就是采金,其它的种植放牧啥的,其实没怎么发展,反正靠采金淘金,侯氏部落就富的流油了。

    “如何?”

    侯高问,“真能翻番?”

    “侯刺史若是不信空口白话,那我可以白纸黑字的立下字据契约!”

    “好!”侯高兴奋的点头。

    那边谈殿听的心里直叹息,“以前也没见这姓侯的这么傻啊!表面看候氏没亏还大赚,可实际上这金子本就是侯氏所有啊,现在姓秦的只提供点技术来合伙,加大了每年采金所得,一年采往年三倍的金子,然后他自己得了两倍,剩下的让秦琅给拿走了,他怎么是赚?明明就是亏了许多金子啊!”

    可惜姓侯的却还在那里高兴的不得了,认为自己一年金子产量能翻番而兴奋呢。

    有了侯高的榜样。

    原来贵、严、宾、淳,还有归思、归化、思顺、思农等二十多个北面山区诸州的蛮王们,也一个个全都喊着要跟秦琅合作采金呢。

    连左溪右溪的两个大蛮王,各自拥万户的大蛮王扶三、多扶桑两人也心动了。

    他们主动请封世封州,也提出愿意跟秦家合作采金,开放自家的金山、金溪、金池、银矿铜山等。

    秦琅让独孤燕云在那里提笔记录合作意愿,各冢蛮王纷纷在那里报自家的金山银矿,一个又一个的金溪银池金山银矿的,独孤燕云记都记不过来。

    半天功夫,就记下了上千个金山银山铜山铁山等矿山,还有许多可以直接淘金的金溪金池等。

    秦琅接过看了几眼,按这些蛮王们自己报的以往产量,这个金银产量可是十分惊人了。

    他觉得自己现在有必要马上在岭南建几个金银冶炼厂,另外就是赶紧在这里建起铸币厂来。

    这些采出的金银加工成金银币,那又是一笔暴利啊,岭南连铸币税都不用交,还可任意发行金银币,凭秦家的技术,起码有百分之八的铸币利润。

    金银币啊,比铸铜币可来钱快多了。

    岭南这么多金银矿,这么大的产量,若是秦琅能把这些金银弄来铸币,哪些拥有金山银矿的蛮王们,哪个比的上他?

    不行,冷静,这钱太多了。

    得给皇帝内库分一成,给东宫太子承乾再分一成,然后给朝中宰相们拉进来分他们一成,再把程咬金等山东新贵们分一成,这样一来,还能剩下六成,秦琅打算再给冯盎谈殿陈龙树宁琚冼宝彻扶三多扶桑这些岭南顶级大佬们,再分他们一成,如此一来,秦琅能独占五成。

    这样一来,利益均沾,那么这份赚钱的铸币买卖,应当能控制在手。

    按他现在对这些登记的矿山的推测,只要他能从中原带来更先进的开采冶炼技术,能么岭南蛮王们的金银产量能番两三番,这意味着黄金年开采量能达到十万两左右,白银起码能达到八十万两之巨。

    大唐是个缺金少银的朝廷,否则也就不会是钱帛兼行,把绢当成货币用了,若是金银充足,朝廷完全可以把金银当成货币来用。

    可实际上,朝廷除了岭南产的金银外,大唐其它地方黄金年产量也就是一两万两,银子也只有几万两。

    这么点产量,还不够做首饰器物和给皇帝进贡、赏赐所用呢。

    岭南虽多产金银,南金也很有名,可多数还是自产自销,只有少数是做为工贡进贡给朝廷而已。

    岭南产的金银,成色各不相同,形制也大不同,使用的时候基本上都还要鉴定成色,然后称重等,很不方便。

    秦琅认为,若是按之前在长安搞的面额金银币在岭南推广,统一成色统一面额等,既能方便交易,又能赚钱。

    现在金银比价已经差不多恢复到了开皇时期的水平,一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