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要为了一个男人要生要死。没了男人,你还有儿子闺女。女人有了孩子,才拥有了一切。男人都是个屁!”

    嘉宁含笑听着,既不附和,也不反驳。

    定陶唠唠叨叨,说她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执迷不悟。

    明知道刘宝平没心,还一心扑在对方身上,坚信对方会回来。

    现实狠狠打了她一巴掌,总算将她打醒。

    如今,她是有子万事足。

    她的人生经历,就是一本极好的教材,给后人借鉴。

    总而言之,不要指望男人。

    不如指望自己,指望孩子!

    她唠叨完了,心头舒服了,这才离开。

    她打算和儿子萧步主动聊一聊这些事情。

    没想到,萧步并不愿意去了解。

    “母亲的过去,好也罢,歹也罢。反正你都是我母亲。那个什么刘宝平,隔着万里远,和我们没有半点关系。将来有机会,我想编一本野史。母亲说他是个恶毒男人,他在我书里,就一定是最恶毒,没有之一。”

    定陶笑了,笑得格外开心,格外欢畅。

    这是她的儿子,懂事,聪明,体贴!

    这是老天爷对她最好的馈赠!

    ……

    开皇十四年,大军出动,入草原,远赴西域。

    以刘宝平为前锋部队,大周王朝正式开启统合草原,征战西域的战争。

    粮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凉州,再由凉州转运。

    凌长安总领这场战役后勤,成为关键人物。

    这一年,远在南边的德亲王萧元嘉,终于和南疆王凌长治见面。

    两个时代的人,隔着辈分的两代人,在同一个大时代浪潮下见面。

    见面的过程友好愉快,双方相谈甚欢。

    萧元嘉行晚辈礼,绝无半点嚣张跋扈。

    凌长治也是客客气气,遥想当年,半句不提南疆。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见面,却又是历史性的会面。必定会被记载在史书中,被后人各种揣测。

    自此,南疆多了一些大周人,他们都是读书人。

    他们来到南疆,作为游学的最后一个地点,参观访谈,甚至是深入了解。

    这些读书人,用手中的笔,记录南疆所见所闻。

    萧元嘉出资,将学子们的游学见识,集结成册,就有了《南疆见闻》这本书的面世,并广受欢迎。

    第一次,南疆在大周人面前,正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吃人,那都是以讹传讹。

    但,南疆密林深处,的确有吃人部落。他们原始野蛮,不曾进化。

    而……

    凌长治治下的南疆,除了偏僻了些,同大周并无多大区别。

    大家同文同种,说着各地的方言,彼此又用官话交流。

    一样的文字,一样的书写,一样的学堂……

    被征服的土著部落,部落孩子都在学堂内读书,学习着我们的文字语言,成为凌长治顺利统治丛林部落的纽带。

    这是一个富庶之地,很多地方还没有开发。

    物资极度丰富,此地大有可为。

    难怪,南边的商贾,这些年都纷纷往南疆跑。

    只要能活着回来,就能发财。

    《南疆见闻》出版半年后,又加印了三次。

    同时,掀起了一股南疆淘金热。

    北方的商贾,他们纷纷组队南下。

    他们学着少府的模式,招募退伍兵,尤其是熟悉南边气候饮食的退伍兵,带上物资南下。

    指望着这一趟发财。

    去南疆,有两条路。

    一条是海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