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备见马谡破坏了自己的精心布局,让诸葛亮和李严之间的实力对比失去平衡,心中大怒,有心直接罢黜马谡,甚至想下旨永不录用。    但转念一想,马良在夷陵之战中捐躯,马谡自己也立下不少的功勋,并没有明显的失误,这样不明不白加以惩处,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不但有愧于马家,而且让全体功臣寒心。    刘备知道,现在离中兴汉室的目标还很远,正是用人之际,薄待功臣,无疑是自取灭亡。    马家背井离乡,举家依附刘备,现在马良的儿子还小,马谡作为马家的代言人,如果就这样被刘备无故罢黜,影响的可不是马氏一家,而是导致整个世家大族的离心。    刘备心中怒极,偏偏还不能把马谡怎么样,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好在刘备城府颇深,面不改色,心念百转,觉得即使不下旨罢免,也要给马谡下个套。    刘备很快就有了主意,他下令众人先退下,只留下诸葛亮、李严两个顾命大臣,并对诸葛亮说道:    “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    诸葛亮与马良是同窗好友,交好多年,但与马谡年龄差距不小,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并不多。    刘备东证以后,诸葛亮手下人手不足,刚好马谡前来成都,他就把马谡留在身边。    尤其是刘备兵败以后,西川政局不稳,诸葛亮忙得不可开交,马谡作为幕僚,用起来非常顺手? 正想禀明刘备,对马谡提拔重用? 就回答道:    “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    刘备也不是不让马谡当官,只是不想他得到重用,就说道:    “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丞相宜深察之。”    刘备当着李严的面? 如此评价马谡,就与下圣旨没有区别? 如果诸葛亮执意重用马谡,就会受到李严的攻击。    吩咐完毕? 刘备传旨召诸臣入殿,取来纸笔,吩咐书吏写了遗诏? 递与孔明? 并非常谦逊地说道:    “朕不读书? 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 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 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诸葛亮、李严等人? 泣拜于地? 齐声说道:    “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 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    刘备让众臣退下,单独留下诸葛亮? 命内侍扶起,用手擦拭眼泪,呜咽着说道:    “朕今死矣? 有心腹之言相告!”    诸葛亮拱手回道:    “陛下有何圣谕!”    刘备顿了顿,决然说道:    “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刘备说出此话,可不是由衷之言,他是在试探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稍有犹豫,有不臣之心,刘备早就有了对策,他让李严领军前来永安,可不仅仅是为了图谋荆州。    诸葛亮马上反应过来,刘备这是怀疑自己有不臣之心,吓得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拜倒在地,哭着说道: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说完,诸葛亮磕头不止,额头流血。    刘备见诸葛亮忠心可鉴,就让诸葛亮坐下,并传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进来,吩咐道:“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说完,又让二子同拜孔明。    因为是刘备之命,为了让刘备放心,诸葛亮不敢推辞,只得生受二王之拜礼,才开口说道:    “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刘备召集百官,对众人说道:    “朕已托孤于诸葛丞相、李严尚书令,丞相主内政,尚书令统军事。已令嗣子以父事丞相,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众臣应诺!    刘备吩咐众人离去以后,又召赵云单独进来,嘱托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