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子,奇瑰的想像来思索人生。他把高三的作文,都整理收藏起来,放久了,也就成了灶里的柴火。就写作而言,他真希望高三的路一直走下去。新生的征文大赛,大桓写的三国题材,介于短篇小说和中篇之间的篇幅,写了刘备的长坂坡和赤壁,笔调仿鲁迅的《故事新篇》,学了点王小波,借古叙今,有点油滑,搞怪,再带点讽刺,针砭现实。那时间的网络上流行一股乱弹文学的风,曲解经典,古事今编,也波及到纸媒。小说当杂文写,是大桓文笔的一变,好久都没走出来。拿了个第三名,白岭对大桓说,“文笔不错,就是有个问题。”停顿了一下,他发现大桓有点不爱听,他觉得从辅导员角度来看,大桓思想有点偏激了。大桓看到校报在征文,写了一个话剧剧本,他对戏剧的理解只限于中学语文课本,写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年青人和父辈的代沟,也获奖了。在报纸上第一个发现这个消息的是海鸣,大学阶段,在文艺上确有建树的也是他,“莫道君行早”。

    大桓没有加入文学社,他以为别人会邀他入社,招新时候没有上心。虽是理科班,还是有才子的。应用化学班的班长田红就给大桓留下深刻印象。军训行军时候,跟别人讲“词为艳科。”他有意结交大桓,拿自己填的词给大桓看。大桓生性散慢,对格律诗词没有研究。田红家世应该不错,崇拜纳兰性德,对乾隆帝称《红楼梦》“此明珠家事也”的典故津津乐道。大桓当时手头正写着乱弹红楼,天虹翻着看了下,说不错不错。两人到底没有深交。

    老杜对大桓舞文弄墨是最不以为然的,他推崇韩寒,喜欢《三重门》。当时韩寒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现像级的文学超男,赫日正当空。老杜说,“你的文章就一个优点,语句通顺,喜欢写农村,写得又不深刻,没人看的。”

    成松虽然没学过什么文学史,他的审美趣味是很高的,他喜欢卡夫卡的《变形记》,对什么现实主义作品是不屑一顾的,认为那是落后的产物,他是不写,要写就写现代、后现代的作品。大桓一听就觉得高大上,补了一下西方文学、哲学,看得脑仁疼,光一个“象征”就整不明白。一度很小心地写点东西,给成松看,“这算是现代主义文学吗?”成松看了一下,“不是。哎呀,你这还是写杂文嘛。”腿就是这么被忽悠瘸的。后来大桓才明白文取辞达而已。

    白岭跟大桓说过,“多看点小说”。“文科阅览室有很多小说。”当初,大桓还觉得不甚入耳,总觉得有点不务正业,白岭小觑他。大桓邻居家有个少年智波,也是大桓小学同学的弟弟,他到大桓家翻过书,他喜欢《今古传奇》之类的故事书。他就读了个小学,过早地进入了社会,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深深厌倦。他有一次找大桓谈心,他说,“哥,我实在不想上脚手架了,你看我以后能不能换个行业,搞创作。”他补充说,“我喜欢看故事,也会编故事,那些书我看过了,写起来也不是很难。”虽然不喜欢泼冷水,大桓还是明确的反对,因为他起点太低,中国人太多,出类拔萃的就那么几个,不要老想着金字塔顶的风光,大多数人都只能做搭基。现实的困难,一没有名师的引导,二他家里人会逼着他去赚钱,无法容忍,像二百五似的躲在室内搞创作。

    写作对于大桓,只是一面盾,来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刘星对大桓说过“上天对你关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一直对大桓写作能力表示赞赏的是阿黄,他说,读你的文章总是感觉一种气在流动,别人的文章没味道。后来,大桓前途未卜,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阿黄安慰他说,你放心,就凭你的文才,就能有饭吃。松语文学Www.sywx8.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