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些为难了,“我媳妇性格太容易害羞了,做不来这个。家里慕晴那孩子,性格倒是挺适合的,就怕是过不了几年就得出嫁了。”

    “那也可以做几年时间售货员。不如你回家去问一问,先报个名也好。”这供销社能开几年还不好说呢。

    叶有华也没想着让家里的素瑶去抢这个空缺,素瑶平时上上工,再在家里做做衣服,也就很足够了。至于素瑶出嫁,那时间也离得有些远呢。

    看过了供销社的进度,叶有华就往回走,路过刘支书家里的时候,他顺便去探望了一回,刘支书逢上稍微有一些降温的天色,就得病一场。

    前几天稍微降了些温,刘支书就又不舒坦起来了。出诊回家来的成义虽然说不要紧,但叶有华还是会经常每天上门探望一回。

    刘支书今年已经是七十六七岁的年纪了,哪怕他自己说自己还能劳作,但不管是队里还是刘支书家里,也是不再愿意让他去上工了。

    所以,别管病没病,刘支书都是歇着的。不过,没病的时候会跟队里的一些个老人家,去养猪场那边坐着聊天,一边也算是照看一下养猪场。

    看到叶有华进来,刘支书就把手上的汤婆子给放下了,“我这不要紧,你怎么还一直过来看”

    “真要是闲着了,不如去跟上头问问看,什么时候杂交水稻的种子能来咱们队里明年的公粮要是再加量,咱们这早稻可就怕够不上缴公粮了。”

    叶有华把汤婆子捡起来又给刘支书手里塞了回去,“您把这汤婆子给抱好了,天冷容易着凉。”这才说起之前问过的杂交水稻种子的事情,“种子数量也就那么多,现在都还只是在省城周边县市推广,都没推广到建宁呢,要到咱们昭州,还有得等。”

    “这么慢”刘支书嘟囔了一句,又问起这个杂交水稻产量的问题,“单季的亩产量真的是有六七百来斤多”

    叶有华也就是这么听说的,具体的,他这边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呢,“听说是有这么个产量。这比咱们自己用大颗穗做稻种,确实是要好一些。”

    老门山用大颗穗做稻种,经过这么些年的挑选,这产量已经很不错了,单季不说平均亩产量都已经到七百斤的量,六百多斤的量那是已经有的了。这个亩产量要是在二十年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不,就是十几年前,也是不敢想的。

    “可惜到底还是来不了咱们这边。”刘支书抱着个汤婆子,说了没两句话就开始打起盹来,叶有华放轻动作给刘支书盖上了个小被子,又悄声离远了一些。

    堂屋里几个玩耍的小辈们看到这样就悄声地问了一句,“叶爷爷,太爷爷又睡着了吗”

    “对,又睡着了。”叶有华又叮嘱这几个小娃娃,“你们看着一点,你们太爷爷的被子要是掉了,就悄悄给盖上。”

    小娃娃们点头如捣蒜,“叶爷爷,你放心,我们会照看好太爷爷的。”

    “乖。”叶有华夸奖了一句,又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把糖递给几个小娃娃。

    几个小娃娃接过糖,笑眯眯地目送着叶有华出了院门。

    中午吃饭的时候,叶有华也说起了刘支书的身体,也叮嘱成义,“成义,你得再上心心,看顾好了刘支书的身体。”

    “爹,我知道的。”成义负责着队里一众社员们的健康问题,队里的老人们,他是经常会上门去搭个平安脉的。他既然是做了老门山的小大夫,那就得把这个事情给做好了。

    朱娇娇还真的是不大记得刘支书的逝世的时间了。当初在梦中,刘支书比现实要晚几年退居二线,不过,后来以大队长的身份退居二线之后,那就是正式地退休了。

    反正她当时是跟着“她”的,批人大会的时候,从来也没有见过刘支书去出个面的。队里的其他事情也是再没有见过刘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