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都是村民免费的,青砖自己烧,但建学校的那些水泥和瓦片也是需要钱买来的。

    但是前些年那是什么收成,家家户户连饭都不怎么吃得饱,只有去年的收成还成,这会儿队上还存有一点钱跟粮,再加上今年跟罗科长签了合作合同,大队长终于把建学校修礼堂的事儿提了上来。

    这属于是大事情,先还是跟八个生产小队的小队长、会计、记工员开了个干部会议,会议主题就是修建大礼堂和学校。

    对于地点大队长心里有有想法,但最后的修建地点还是大队干部跟八个个生产队的干部在大队部里开会研究之后举手投票决定下来的。

    对于这个地点大家也是要求多多的。

    地点不能太偏僻,也不能占用太多耕地,还不能靠山体太近毕竟担心有山体滑坡的安全隐患,也不能靠村里那条河太近,农村的小娃娃大多调皮爱玩水,这要是万一一个不注意那就是一场祸事,而且学校的地点也不能太小,最后大家都觉得大礼堂和学校靠一块儿比较好。

    地点从停车坪附近,现在的大队部附近,到山坡上那边迁几户人家,又到靠近河边那边的那块耕田,都一一否决了,最后选定了朱立勤家侧前方两百来米远的那片山坡地,那一片有几座大大小小的小山坡,高高矮矮的,山坡太小,种树也不好种,做菜地又不比后山的地好整,有点用不上。

    但将那些山山坳坳的小山坡全部挖平了,再将小山坡的土填到洼地里,就是很大的一块地儿了,最主要的是这块地几乎不怎么占用耕地,也不用村民迁移。更重要的是这块地在村子里从哪里都能够看到,自家孩子在自家的眼皮子底下上学也更放心。

    再加上附近的耕地也多,又靠近河边,挖泥烧青砖也方便,砖窑离得近,搬青砖建房子也便利许多。

    选定了地点开了个大会得到了大家的同意就开工了,大队长做了分工安排,大部分人还是管田里菜地的活,挑了好些壮劳力出来挖山坡平地,因为平了地还得夯实了,得用大劲,不是壮劳力做不来这活,又分派一部分人做青砖,其余的女眷跟四岁以上的小孩大多都安排了菜地里的活。

    就连村里那些老人们都安排了事,老大娘就做厨房的活,老大爷就放牛放羊,反正老门山脚村里就没有一个闲着的人。

    大队长对于大礼堂的修建还是有好些想法的,他想把大队部和村里的库房也一并移过去。

    现在的大队部是村里一位过世的孤寡老人的房子,虽然是木房子,比村里很多泥坯房茅草房好上太多,但是年代久了,房子已经很陈旧了,甚至基脚都已经开始歪斜了,平时乡镇公社的干部下来视察的时候都劝大队长搬迁不要在危房里工作。

    这次趁着修建大礼堂跟学校,大队长也顺便通过了大队部的修建。

    大队部倒是不复杂,资料室一间办公室再有库房一间也够用了,就是库房得大点,毕竟村公社平时需要交的公粮什么的都会先统一交到大队部一起交给镇粮食局。

    除此之外,大队长几次进城都去看过学堂,他也想给村里修建用预制板搭建的两层的教学楼,但预制板这东西是要申请的,大队长早早给上头递交了申请,又打通了关系,好容易申请表了预制板。预制板齐全了之后大礼堂和学校在入夏的时候正式开工,一群壮劳力很是卖力,夏天才过一半,就完工了。

    因为是夏天,用石灰粉刷过的大礼堂和学校干得是极快,大家看着崭新的大礼堂和学校都欢喜不已。

    礼堂建的极其高宽大,跟两层的教学楼一般的高。

    礼堂和学校教学楼及教工楼形成一个下框型,礼堂与教学楼相对而立,中间是一栋教工楼,教工楼的一楼是食堂加储物室,二楼是教师专用的,除了一间大办公室,其余的是教师宿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