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且现在的婆婆不仅要管产妇与新生儿,还要伺候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甚至还要下田挣工分。

    个中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余秋在产科工作时就碰到过不少偷偷在外面抹眼泪的婆婆。

    儿媳妇生完孩子身上不舒服,孩子吃喝拉撒又没个点儿,三更半夜闹腾起来也得伺候。

    这般辛苦,闹矛盾在所难免。

    婆婆跟儿媳妇起纠纷了,肯定得有人先让一头。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劝婆婆让一让。最现实功利的说法是,媳妇还要给孩子喂奶。她受了气,没有奶水,到时候还是孩子遭殃。况且产妇确实非常辛苦,没日没夜睡不好觉。但同样的,婆婆也很累,同样需要外界的支持与肯定。”

    这里头,协调其中关系的人应当是产妇的丈夫跟公公。

    但现实太感人,很多中国家庭都是丧偶式婚姻与丧偶式育儿,男人面孔永远模糊。

    这种情况下,与产妇家庭联系最紧密的医务人员就要及时提供适当的人文关怀。

    因为就算在医患关系紧张的9012年,大部分时候,产妇跟家属还是愿意接受医务人员建议的。

    余秋一边走,一边给宝珍传授自己从老师们身上学来的经验:“多夸奖多肯定多鼓励。因为无论是产妇还是婆婆,她们得到的正向反馈都不多。”

    传统观念当中认定了生孩子没什么大不了。每个女人都要生孩子啊。

    老婆婆伺候儿媳妇坐月子天经地义,这可是给你们家传宗接代,祖祖辈辈不都这么过来的吗?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产妇跟婆婆有任何做的不够美满的地方,都可能招来指责。

    “她们不需要责难,她们已经很辛苦了。就算她们只做到了五十分,你夸成一百分的话,说不定她们会朝着七十分的方向努力。”

    在婆婆面前多夸儿媳妇勇敢,为了宝宝生下来健康,忍受了巨大的痛苦。

    在儿媳妇面前就要多讲婆婆的不容易,这么大年纪还要忙里忙外的照应。

    余秋要帮宝珍拎装用过接生包的袋子:“家里头和和气气的,大人小孩都好。”

    宝珍赶紧推辞,只追着问:“那您跟桂枝婶婶说家里头的事,也是为了宽解她吗?”

    “你说做检查的时候?”余秋抢不过宝珍,只能收回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她的紧张。”

    一般人面对医生时,总免不了紧张。

    这个时候,医务人员的闲聊可以转移被检查对象的注意力,让对方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宝珍恍然大悟:“难怪你跟秀华嫂嫂也说那么多话呢。”

    当时她都紧张死了,压根什么话都不敢讲,生怕人家觉得她没个接生员的样子。

    “什么是样子啊。”余秋忍俊不禁,“医生的样子……”

    不过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罢了。松语文学Www.sywx8.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