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玉石本来就是几种质地汇聚,没有那么精致,却另有一种天地钟灵秀之感。

    这些玉石的品质不必多说,在时下人们愿意为玉石倾家荡产的年代里,绝对都是价值连城之宝。

    唯一可惜的是,陈嫣今天拿出来的珠宝玉石都不是用来卖的,而是用来看的。

    也不是不卖,只是有技巧。请大家赏宝之后选宝,得票最多的三件宝贝会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的钱财会用来支持教育事业,多在长安弄一些扫盲班。

    这样一来,宴会的逼格也起来了。

    而就在这场宴会中,陈嫣夹带私货,把面食带了出来也不是硬带,而是让人用菜汁和果汁给面染色,做出仿造珠宝玉石形象的食物来。其中有正经的主食,也有点心。

    大家一开始以为这是一种意趣,后面吃的多了才回过神来,今次吃的东西似乎不知道是什么啊

    这种硬推广,陈嫣自己是不会去做的,太掉逼格了,所以只能事后借她府中人之口传扬出去。

    于是大家都知道面粉的存在了陈嫣身边的庖厨本来就很有名气,一方面是因为陈嫣常常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弄出更多更好更复杂的菜色。另一方面,有陈嫣这么个主家,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这些厨师自然更热衷于推陈出新渐渐的,大家格外关注陈嫣府上庖厨的私房菜,若是能学一些去,立刻就能在圈子里出名,这也算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了。

    所以学陈嫣府上的菜色,这是有传统的。

    现在陈嫣府上出现面粉,自然多的是人学去粮店一打听,果然已经有面粉在出售了。价钱不算贵,只比粟米贵一点点随着生产量增大,成本还可以压缩,至少和粟米价格平齐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这种食物该怎么吃,这也简单,有人从陈嫣府上抄到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食谱。

    这个时候谁家要有一道私房菜,做法是不会外传的反正庖厨也是家里的奴仆,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点压力也没有。普通人哪有时间、精力和财力研究怎么吃比较好呢,能做这件事的还是贵族所以那些传承数代的贵族,连同怎么吃东西都是一向珍贵的财富。

    古代说,三代才学吃喝,这不是没有由来的

    但陈嫣没有那样,她这里的食谱,不说让人随便去学,至少关系亲近的人说要从她这里抄食谱,她从来不会推辞,都是直接让人去问庖厨的。之所以没有随便让人去学,那还是因为怕麻烦她这里又不是新东方,真要是谁都来学,庖厨恐怕都没时间做饭了。

    陈嫣还想着要不要改天出版一本书,就叫杏园食单。她在长安城中的府邸,因为遍植杏树,所以有杏园的别称。

    这种东西当成传家宝有什么意义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免去了未来不小心失传的风险。

    面食的做法传出去后很快征服了贵族毕竟面食的口味摆在哪里,不敢说比稻米更好吃,但两者不相上下是可以说的,这本来就是未来华夏民族的两大主食贵族们爱吃稻米,现在吃麦粉自然也觉得很好。

    面食本身的品质决定了它有红起来的基础,相对于稻米,它差的只有底蕴。毕竟稻米可是让孔夫子都赞誉过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享受是什么,就是穿锦衣、吃稻米了啊

    而补足这部分底蕴差距的,就是陈嫣等人的全力推广。不只是陈嫣,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行动,开始以身作则吃起面粉来。皇室、朝堂不说,学术界也有很多人吃这个。

    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恰了烂钱,而是发自内心愿意的。

    不管学术界的人有着怎样的毛病,至少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有立场的。自古以来,这些人就很重视麦,因为他们看到了麦的特质产量大和其他主食相比,有抗寒的品种,无需稻子、粟那样精心照料也就是说,人力物力相同的情况下,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