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少府忙碌的很
不因为别的, 就是因为麦
麦对于少府,或者说对于全天下的人来说, 都不是陌生的东西。此时的几种主食里, 麦不是最好吃的,甚至不是最主流的,但作为有数的五谷之一,普通人的生活是离不开它的。
大家在种了粟米之后, 总会撒一把小麦的种子麦子耐寒, 能再得一季呢而且这种作物不娇气, 不用细心照管着水肥之类。
麦和菽对于政府来说都是类似安全阀一样的作物,它们并不是最主要的主食,最主要的主食是粟米。但这种最贱的主食却是产量大、种植容易的。平常大家不乐意吃, 最多就是条件困难的时候吃吃, 再不然喂牲口也可以平常显不出这种作物重要,等到有个天灾的时候就知道珍惜了。
所以先贤才会在书里说,如果哪一年小麦收成不好,这就是要出事了这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毕竟说这个话的时候, 小麦在五谷中着实不起眼。五谷中其他的主食不提, 偏偏提起小麦,显然是明白这种作物的特点的。
但即使是这样, 麦在少府这里也是没什么牌面的。对于少府来说, 储藏的最多的粮食是粟米, 再不然存一些稻米也好呢。存麦子这是干什么养马用吗可那才需要用多少
总的来说,少府很少和麦这种作物打交道
然而,就是这样的麦,最近却成了少府被提及的最多的东西天子亲自知会了主管这方面的少府丞之一,命少府多多收购麦子,另一方面,磨坊开始在上林苑内河溪上修建起来。
“这麦怎么忽然走俏起来”有负责相关工作的少府小吏百思不得其解。要说是弄一些听都没听说过的玩意儿,那倒是不用奇怪,上面的贵人谁知道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呢比如当年陈嫣弄出了茶油,皇宫里用了都觉得好,后来少府就持续性地向西南索要茶油。
茶油这玩意儿,过去谁了解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茶是什么当然,这个时候的茶不叫茶,而叫槚
不知道不要紧,贵人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妙用就可以了。
但麦不一样,从麦传到中原,不知道多少年了,和人们相亲相处这么多年了,大家都知道这是用来吃的,而且味道还很不好。这么一种主食,没有人觉得贵人会对其感兴趣。
“谁知道呢不过既是陛下亲自过问的,照做就是了。”大多数同僚觉得这没什么好多想的。
不过总有一些想的多的同僚,若是本身位置比较高,又或者消息灵通,就能探听到一些隐隐约约的东西。
“听说此事有永安侯的介入”永安侯这个名号虽然有些玩笑的意思,但官场上的人越来越普遍地使用这个称呼。相比起不夜翁主看起来没有什么分别,但就是有些不一样。
这大概是华夏民族从古至今的传统了,有些东西实际上没什么两样,但是换一个隐晦一些的称呼,旁人就能从接受不能,变得能含糊过去。这不是自欺欺人,更像是中庸思想的一种外化。
华夏民族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这也可以,那也可以,只要找对方式方法,很多事情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陈嫣一个女子,就算再有才华,在刘彻身边发挥这么大的影响力,始终是让人尴尬的。她倒不是刘彻的妃子,现在看起来也不是奸人,但光光是让那么多男子居于她之下,也足够诸多臣子不自在了。
直说不夜翁主,就等于是让这些人一次又一次地直面这种尴尬。换个称呼,却会让人感觉自然很多。
“是有此说”另一个人也道。
确认这件事里有陈嫣的影子,一些参与这件事的少府官吏互看了一眼,露出心领神会地表情。这些人并没有把话说开,但在做各自工作的时候确实用心了不少树的影、人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