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去秋来,山不知时。

    修炼参道,数年一日。

    距离李天生上次,离山赴临安,已有五年,这期间,他除了偶尔出去几次,办点儿于国有利,于民有益的“好事”外,其余时间,都一直宅在山上。

    闲看庭前花开落,坐观天下风云起。

    深藏青山勤修武,炼药养身为长生。

    对于山外的江湖纷扰,李天生偶尔出去一趟,回来也是略有耳闻,但不以为意,他对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的那位,心知肚明,只不过,那位地位特殊,此举,不过是发发牢骚。

    加之,云雾大阵神妙非凡,这大青山地界,李天生又是神一般的存在,自可以不变应万变。

    故而,也就不闻不问,一心修炼。

    不过,今日李天生借助《养生经》和《无名功法》的特异,一如既往地吸食日出时的朝霞紫气,运用特殊法门,蕴养自身气血、骨骼后,并未演练招数,揣摩武学,也未游荡山中,培草炼药。

    而是直接乘鹤北上,没入云间,踏出终年未出的青山,御风而去。

    ………

    南宋朝堂,奸相韩侂胄当道,虽实行党禁,打压异己,引得汉室子民愤恨、埋怨,然,其在抗金北伐上的坚持,却令多数有志的宋人称谓、赞赏。

    开禧元年,即公元1205年。

    宋帝和韩侂胄决定北伐,命各地将领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宋人响应不绝,无数热血儿郎投身报国,以求马革裹尸,收复河山。

    春岁刚过,蓄势待发的北伐军,正式北上,引得金廷震动,无数汉家子民翘首以盼。

    一时间,众多势力不约而同地约束门徒,静静观望,整个江湖一时间都平静不少。

    自4月而始,浩浩荡荡的北伐大军,分数路而上,一路攻城拔寨,又有北宋遗民助力,里应外合下,势如破竹,威势甚猛。

    然,有奸臣勾结金人,泄漏军事机密,致使金廷窥得消息,早有准备,在宋军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后,势头减缓,遭遇阻力。

    虽有韩侂胄反应及时,揪出叛逆,四川宣抚副使——吴曦,枭首示众,震慑人心,振奋士气,并出其不意,命昔日杨家将后人杨铁心,率领杨家军,趁夜偷袭金军粮草,又派遣郭啸天,领郭家军,作佯攻之势,吸引敌军注意,成功扳回劣势。

    消除宋军数十年来,对金军的恐惧。

    但双方也日渐成胶着之势,几场下来,各有胜负,在两淮地域,僵持不下。

    宋军阵营,一处最大的帐篷内,韩侂胄接过探子递上来的消息,身子颤抖,一张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此刻布满激动和兴奋。

    帐篷内,杨铁心、郭啸天、辛弃疾和陆游等新老将领,南宋朝庭军事集团的中流砥柱,此刻都一脸的难以置信。

    毕竟,这探子传来的消息委实有些——石破天惊。

    “金国皇帝真被刺杀身亡?”韩侂胄忽然面色凝重,一脸冷肃地朝探子问道,上位者的气场全开,压的底下其貌不扬的年轻探子簌簌发抖。

    “你可知此事关乎重大?若敢妄言,假传消息,延误军机,不仅你有九个脑袋都不够砍,还是诛九族的滔天大罪!”

    被众多大佬目光灼灼地盯着,代号冷锋,在中都隐姓埋名多年的探子,虽感觉压力山大,后背冷汗涔涔,但过硬的心理素质,还是让他顶着灼灼目光,继续被打断的汇报。

    从腰间拿出一根白色羽毛和一块通透的美玉,冷锋极力压下心头的激动,语气平静地说道:“启禀大人,这是前日那位大人让属下转交给大人的,说是大人一见便知,还让属下传句话,说时机已至,大风将起,请大人早做准备,正待人和。”

    “我且问你,让你传递消息那人,是否一袭青衣,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