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天一共做了四个陶器放置板,接下来又用泥制作出两块相同大小的圆片。用竹刀均匀的切割成5公分宽度的长条。用手稍微搓圆后与四块淘气放置板一起放在边上晾干备用。

    这个是用来安装在陶器放置板下面的,用来架空放置柴火,使柴火架空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就是一个柴火放置架。

    一块圆片一分为二,够两个陶器窑使用。王天一共做了两块,这是打算先修四个陶器窑。

    有了这两层就可以将陶器窑内部分成三段,烧窑的柴火直接在柴火放置架上燃烧。

    柴火放置架到地面留空,燃烧时产生的草木灰通过放置架上的镂空处掉落在地上。积累成一定的量之后,人工手动掏空,保持进气口的通畅,提高木材的燃烧效率从而提高陶器窑内的温度。

    而燃烧的火焰之上就是陶器放置板,上面放置做好晾干后的陶器坯件。

    两种放置板做好之后,王天又随意的做出若干平面方块,然后在四周点起火堆,用小火进行烘烤加速固化。

    接下来开始垒砌陶器窑主体部份。

    选定一块平整的土地,地面抹上一层一和好的泥土,长宽的尺寸大于陶器窑最大内径即可。

    然后在它之上垒出一个外径一米二,内径八十厘米左右的圆环,预留出通风和添加柴火的缺口,当高度达到15厘米左右时,在圆内点燃柴火将修建好的部分灼烧硬化,

    在等待的时间里,王天又一口气做出另外三口窑的底座部份,全部都点火烘烤固化。

    这时第一口窑已经可以继续制作,将先前烘烤的柴火放置架,一根一根均匀的卡放在窑体上,然后继续逐层加高窑体。期间不断的在窑体内外两侧抹水抚平修正。当总高度达到40厘米时,王天停了下来,接着加高第二口窑。如此一圈后王天回到第一口窑前,尝试着将放在一边烘干水分的陶器放置板搬起来来,小心翼翼的放置在第一口窑上。

    放置成功,陶器放置板没有折断在,王天长吁一口。在保证窑内火焰不熄的情况下。继续逐层加高窑体。

    在这期间,玩天不断在四口窑之间来回穿梭,把握好窑体固化的时间,依次加高四座窑体。

    上午时间过去大半后,四座高度1米5左右,顶部成收缩状圆锥台形状的窑体制作完成。看着处在地上的四根大雪茄,王天充满了成就感。

    接下来王天叫停了和泥的部落众人,安排捡拾柴火,加大四座窑内的火焰。而他自已则开始制作红砖坯件的成形模具。

    这个模具制作要求比较严格,每个模具的内空大小必须一致,模具的内壁尽量保证水平垂直,用这样的模具,做出来的红砖坯件才能做到大小一样高度一致。才能够将围墙横平竖直的修建好,否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要做到这些要求,再用像先前那样逐层加高的方式,肯定是不行懂的。

    王天打算修建的围墙厚度为七十公分,那么红砖模具的长度就应该做成七十,宽度是它的一半三十三厘米(灰浆三厘米)。这个尺寸必须标准。否则两层红砖横竖摆放时,就会出现豁口。内外墙不能保持平整。而红砖的高度又定为宽度的一半十六厘米。

    之所以这样考虑是有原因的,这个尺寸既符合修建宽大围墙的需要,又满足以后建造房屋的需求。

    建造房屋的墙体不需要70公分那么厚。那么只需要修建单层砖的墙体就可以了。用后事的叫法,围墙是700墙,而房子墙则是330墙,如果不考虑粘接剂的原因,160墙已足够,后世农家两层楼的自建房。外墙大多采用180墙。平房采用120墙也不是没有。

    修建一堵70米长。4米高,0.7米后的围墙。用70x33x16厘米的砖来修的话,大约需要五干三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