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且说武帝派羊祜镇守襄阳着手平吴,羊祜气概昂扬,一心平吴。

    这羊祜虽为武帝外戚,却胸有韬略,为人刚正,姨妈是蔡文姬,姐夫是司马师,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羊祜因有功绩,被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在朝中颇有威望,武帝亦重三分。

    羊祜一到襄阳便构筑要塞组织屯田,整饬军旅,刺探吴军,他见吴主孙皓荒淫暴虐,吴军将士有所动摇,便派人说服了原东吴驻守西陵的都督步阐,不料被东吴荆州统帅陆抗得知,当夜便把西陵围了个水泄不通,这陆抗乃东吴名将陆逊之子,少有谋略,善于用兵,羊祜闻知急派得力将领荆州刺史杨肇增援步阐,竟被陆抗杀得大败,接着,西陵城被吴军攻破,步阐被陆抗夷了三族斩首数百人。此事震动荆、襄,吴军再无守军胆敢二心。

    羊祜见陆抗治军极严,训练有素,不禁暗自钦佩,修书和好,还荆襄百姓以安宁。陆抗也常听闻以往吴国被俘的士兵,羊祜皆予善待,战死的吴兵尸体,羊祜或交还亲属,或就地厚敛,羊祜这些作法,得到了吴国士兵的尊重,士兵们不称呼他为羊祜,只称“羊公”。吴军兵士也都不愿与羊祜交战,非战不可时,多不尽力,有的甚至暗地里结伴不战而降。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故常告诫将士们说:“羊祜专以德感人,此为攻心之计,兵法上说,兵者,国之大事,这第一事,便是道,如果我们一味侵夺杀掠,那么我们就会不战而败。所以我们只需要尽职守住边界,不要为小利而争去侵扰就好。”此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陆抗与羊祜甚至订下了:抗在,祜不过江;祜在,抗不犯境的君子之约。陆抗知道羊祜爱喝酒,于是派人给羊祜送去东吴酿的好酒,羊祜知道陆抗生了病,派人给陆抗送去上等好药,两个人既是对手,也是知己,羊陆之交在这个黑暗与混乱的时代,成为光明与和平的希望。

    吴主孙皓听到陆抗与羊祜订下的约订,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乡一镇之间,不能不讲信义,何况一个大国呢?这场仗,谁先失去人心,谁就必败无疑。”孙皓虽荒淫残暴,却很会用人,深知自己这个皇帝能否坐安稳,全赖陆抗,所以听到陆抗的回答,孙皓也没有再说什么。

    羊祜并非不想伐吴,只因看到吴国确实还颇有实力,伐吴之机尚不成熟,于是表面修好,举荐王濬出任益州刺史,暗中却命王濬建造大船,操练水师,以便日后从上游伐吴,借着水势一涌而下,如高屋建瓴,事半功倍。至于陆抗,只因自己积劳成疾久病缠身,自知命不久矣,固此二人方才订下这君子之约。

    泰始十年陆抗病故,吴主命其子陆景、陆晏、陆机、陆云分领其军。此时吴主孙皓更加残暴,耗资千万广修宫殿,弄得国库空虚,进而搜刮民脂,使得百姓怨声四起,君民离心离德,这一切都被羊祜知晓。而驻守襄阳的晋军却已屯田八百余顷,粮草充足,兵强马壮,军民团结,士气高涨,只待一声令下,南伐东吴,必定势如破竹。不料此时的武帝却心图安逸,改年号咸宁,意为天下安宁,不愿再动干戈,回书羊祜再次加封官职暂缓伐吴,羊祜得诏只有仰天长叹。

    咸宁四年羊祜病重,听闻其姊羊太后亦染病,于是上书武帝奏请回朝。武帝准奏,并特许羊祜乘车入宫,上殿时让侍卫搀扶,见君免行跪拜之礼,并在御前赐座。羊祜首先向武帝介绍了荆、襄一代及东吴的形势变化,又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晋国与吴国的力量对比,陈明此刻伐吴的利害,原先反对伐吴的贾充、荀勖等人无人敢驳。

    武帝听罢点头称是,一面加封羊祜为太傅,给予他极高的待遇,一面恩准羊祜留在洛阳修养,且命张华、卫瓘等大臣常往羊府探视。

    武帝也并非不想伐吴,好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