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皇帝向沈瀚介绍,“你看,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脏三猪胰胡饼、葛家甜食……都是汴京旧人做的。当年先帝宣索市食,最爱这几样,也曾邀你我同食,参政可还记得?”

    沈瀚欠身道:“皇恩浩荡,臣自不敢忘。”

    皇帝叹道:“先帝惦念汴京,亦珍视老臣故人,常教诲我要尊恩师、近贤臣,尤其是自我少年时便一直辅佐我的沈先生。而今四夷未附,兵革未息,国中也时有弄权之奸人。我全心信赖的大臣不多,先生无疑是其中之一,面临如此内忧外患,先生舍得抛下君国,就此归隐么?”

    沈瀚听得感伤,道:“只要官家需要臣为国尽忠,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臣不过是见满朝俊彦,个个意气风发,而臣垂垂老矣,所思所想,未必能顺应时代所需,已到该让贤之时,故不敢再忝居高位。”

    “不合时宜的是那些不着调的玩笑,不是先生的思想,先生便当风拂过耳,不必放在心上。”皇帝又举觞劝酒,与沈瀚连饮数杯,不时抚慰,最后沈瀚心情渐好,也不再提致仕之事。

    进膳之后沈瀚告退,皇帝见他很喜欢那些市井食物,吃了不少,便让裴尚食将剩下的也用食盒盛了让他带回去。裴尚食欠身道:“妾明白。这些市食当时便买有几份,早已将其中一份包好,等候沈参政带走。”

    皇帝赞道:“还是裴尚食善解人意,比我想得周全。”

    裴尚食微微一笑:“妾知道,沈参政向来不会明说想要什么,只是暗示,要人来猜。这等琐事何必烦劳官家费心去猜,妾便斗胆,先为沈参政安排好了。”

    沈瀚刚刚转好的心情又被她这句话毁了,末了怎么也不肯接受皇帝的赏赐,空着手拂袖而去。

    皇帝也看出些端倪,私下召来蒖蒖,细问裴尚食一直以来对沈瀚的看法,蒖蒖如实告知,皇帝叹道:“我也知道他们多年来始终彼此怀有敌意,只不知因何而起……可惜我今日为挽留沈参政所做的努力,几乎被裴尚食那寥寥一语消磨殆尽。”

    蒖蒖道:“我看那沈参政为人实在太古板执拗,上次曾侍郎不过是在待漏院唱了半阙好听的小词,就被他骂,说曾侍郎唱的是靡靡之音。裴尚食看不惯他也很正常,所以常忍不住嘲讽他。”

    “哦?曾侍郎唱的是什么词?”皇帝问。

    蒖蒖仔细回想,答道:“据说是孙洙内翰的词,我只记得前面一句: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

    “凄凉宝瑟余音……”皇帝重复着这一句,若有所思。

    “我觉得这词写得很好呀,曾侍郎也说典丽清婉,哪里就靡靡之音了!”蒖蒖颇不忿,“沈参政听后就大发雷霆,别人去劝解他还骂那些人,看得我也是一头雾水,真是何至于此。”

    皇帝带着一点了然笑意,看向蒖蒖:“你知道裴尚食的闺名么?”

    蒖蒖惘然摆首。

    “宝瑟,”皇帝道,“她叫裴宝瑟。”

    大臣是极少有机会得知内人的闺名的。这个发现令皇帝和蒖蒖对沈瀚与裴尚食之间可能存在的前尘旧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他们都不便去追问裴尚食其中隐情,皇帝便将此事告诉郦贵妃,让她设法探问。

    郦贵妃随后将裴尚食请至自己阁中,屏退闲杂人等,告诉她:“上次沈参政在嘉明殿与官家一同进膳,听裴尚食说了那句‘只是暗示,要人来猜’的话,像是又急又恼,回到宅中便病倒了,御医去看了,回禀官家说,病势不轻,一时半会儿大概好不了。”

    裴尚食默然,良久后长叹一声:“若沈参政有何好歹,令官家痛失栋梁,我愿以死谢罪。”

    “尚食不必如此,官家并非怪罪于你。”郦贵妃安抚道,“官家看得出,你与沈参政之间似有心结。尚食若信得过我,不妨告诉我前因后果,我与官家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