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相似之处。
也正是这点让陈维羡慕的口水直流,他现在就缺一个有强大军事才能的人!
回头看了看还在满山遍野的瞎追乱窜的大旺、朱四眼等人,陈维暗自摇了摇头。
大旺他们带个几十人还行,一人指挥几百人,简直都乱成一锅粥了。
想到这里陈维舔了舔嘴唇,如今朱射斗已然老朽,而且他深受乾隆皇帝大恩,目前已是提督高官,根本不可能跟着陈维混。
杨遇春同样也不可能,人家十几年前,征廓尔喀时都已经名满天下了。
现在声名不显的,就剩下罗思举和同是东乡人,现在也同样穷困潦倒的桂涵了。
如果陈维想当个加强版的洪教主的话,这两人就是他要找的石达开和秦日纲啊!
想到这里,陈维换了一副亲切的笑脸,他从地上将这个眼神灵动的俘虏扶了起来。
“小兄弟你别怕,我也是穷苦人,只杀清妖,不害他人,只要你们不与我为敌,我是不会为难你们的!”
这个俘虏虽然起身了,但脑袋还是垂着的,听完陈维的话,他又跪下不停的磕头。
“谢谢上仙不杀之恩,谢谢上仙不杀之恩!”
“好了!别磕头了,我有一事,还想问问小兄弟!”陈维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这不停磕头的习惯,可真不好!
“我听说你们东乡人中,有个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的好汉叫罗思举,你可认得?”
俘虏的头终于抬起来了,他看着陈维,眼神里闪过一丝讶异,虽然是极小的一瞬间,还是被陈维敏锐的捕捉到了。
“不!我不认识!”俘虏头摇的如同拨浪鼓般。
呵呵!陈维在心里轻笑一声!
罗思举这种名声在外的豪杰,同是东乡人,你怎么可能不认识?
还有你眼睛里的一丝惊讶,当我瞎吗?
不过陈维没有立即拆穿他,他现在需要给这些乡勇留点好印象。
“小兄弟你不要害怕!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乾隆四十三年东乡的大旱?”
没等其他人回答,陈维就自顾的吟唱了起来,“戊戌年间起,烂田干透底,簸箕问筲箕,何曾见颗米。”
被俘虏的东乡乡民虽然不知道陈维为什么唱起这个?为什么会唱东乡的歌谣?但是都一脸黯然的低下了头。
实在是这个场大旱,在东乡人的心里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县志曾记载,当时东乡十室九空,大多数人都只能去外乡讨饭,等到回来时,已然田地荒芜,屋梁生草,物是人非了!
这里的俘虏那时大多几岁到十来岁,这场旱灾,无疑是他们童年苦难的写照。
随着陈维的吟唱,俘虏群中开始有人低低的跟着唱了起来!
由于官府宣传白莲教会杀光不信教的人,这些乡勇一是害怕被自己被杀。
二是想起来小时候的惨事,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有小时候的玩伴和亲人,在那时候死去。
逃荒,可不是个浪漫的词。
虽然这些人这会是乡勇,但他们受欺压的贫农身份,并不会因为他们成了乡勇有多大的改变!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