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常惠有些奇怪,他学过地理,知道从汾水下去,就到了黄河,沿着黄河一直往下走,穿过河南,就直接到了山东,直通入海口。虽然说绕了一点,但坐车颠簸、还要翻山越岭,走水路就要惬意多了。为何不走水路呢?

    带着这个疑问,他追上了前面车上的周松,好奇地问道:“老爷,我们为何不走水路要走这陆路呢?”

    周松笑道:“你这小子还真挺喜欢勤学好问的。告诉你也无妨。这水路啊,只通到都城长安。我们若是去长安,就可以从水路走。去齐地,还从未听说过从水路走的。”

    常惠终于明白了。也许,那个时候的条件,还无法征服黄河的凶险。想要征服黄河,就非得有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不可。好在这牛车虽然笨重粗陋,但还算平稳,人称“太平车”。就是走得太慢了,每天行程也就是四、五十里。

    常惠粗略地算了一下,从太原郡到齐地,有一千五百里路,这样走下去,去得有三、四十天,回来还得有三、四十天,这一趟差下来,就差不多三个月了。这二百石的年薪也真的不是那么好赚的。

    前方的视野里出现了中国汉代的长城。都是很完好的,让常惠特别的兴奋。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据说雁门关长城是山西最为壮观的长城,票价还要90元人。那段长城较之眼前的长城似乎少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因为那可能是后代不知道是唐宋还是明朝修葺的,怎么又比得上眼前这段用沙土夯墙的呢?

    你们看,这个烽燧台就是用芦苇、胡杨、红柳等夯土外包土坯构筑的,高者达十来米。站在高峻处,燧、墩、堡、城连属相望,每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

    每个烽燧台都有值勤的士兵。古代没有电话、手机、卫星等现代通讯设备,聪明的中国人便发明了这一种军事通信手段。一旦匈奴前来,就可以及时发出警报。白天放烟告警叫“烽”,夜间举火告警叫“燧”。

    每一座峰燧旁边都堆有报警时用以点燃烽火的柴垛和干牛糞(放烟用的)。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