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众人陡然听到李岩这显得怪异的语句,很是诧异,毕竟这短小精悍的语言风格很不符合官场的氛围。官样文章一向是花团锦簇,却看不出什么实际意义。但李岩的话,语句虽短,在众人看来,却是充满了豪气,甚至还有一丝悲壮,因为只有逆境、困境才需要崛起。

    还有李岩的手势也是比较奇怪。不过,李定国竟然无师自通的明白了李岩的意思,伸出自己的右手,捂住了李岩的手,李过见状,也伸出右手,握了上去。

    郑成功一向是贵公子做派,与别人很少亲近,但见到众人的手都握在一起,自己也不能太孤寒,也是上前握住。

    李岩为了免得尴尬,再次重复,“为了大明之崛起而奋斗。”

    众人在听同样的一遍后,都是心情激愤,“为了大明之崛起而奋斗。”

    第二天,几人一起拜见大明皇帝朱慈烺,并奉上了李岩牵头的一份奏折,标题就开宗明义,“请敕建大明军事最高统帅部疏。”

    虽然有许多华丽的辞藻,用词讲究,浩浩汤汤,更有一种雍容大度,朱慈烺一见行文措辞就知道了这份奏疏出自何手,除了自己的妹妹,没有别人。

    但行文虽然不短,隐藏的意思却是十分简单:鉴于局势恶劣,为了应对危机,请陛下批准创设大明最高军事统帅部,统一指挥明清战场。最高统帅,自然是大明皇帝朱慈烺,最高副统帅,当仁不让就是李岩,至于李过、李定国、郑成功就是最高统帅部委员,至于克虏侯焦琏等人也只能挂个候补委员的名,最多只能旁听或提供一些建议,更多的时候是接受命令,却不能参与决策。这就是为了避免政出多门了。

    朱慈烺这些年虽然年纪见长,城府也加深,但却更加知道国事维艰,虽然想当一个如同崇祯那般大权独揽的皇帝,但明白自己能力的朱慈烺还不敢如此,干脆将军政将交付给内阁与李岩等人,以避免自己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少做才能少错,朱慈烺显然明白了这个道理。

    面对李岩等人显然已经商量过后的走着,虽然心中不满,却还是同意了这个请求,最起码,自己还是最高统帅,虽然更多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橡皮图章而已。

    不过,朱慈烺有自知之明,倒也不会纠结太久。当李岩这个最高副统帅代表其余委员进行兵力部署时,朱慈烺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当然,最有可能的是将不满藏在了心里。

    李岩虽然知道有这个隐患,但却依然当仁不让的当起了场中的主角,排兵布阵。在主要战场,正如同李岩等人商量的那般,以东攻西守的态势应对满清此次的主动进攻。李岩、李过、李定国、郑成功等四人的防守或进攻方向此前已经确定,现在无非是对朱慈烺做了汇报。不过,另外也有有新的补充,毕竟有了皇帝牵头的大明最高统帅部这个名义。在广西的焦琏将率领广西军队北上郴州,首要目的自然是保证湖南战场的退路,其次,在适当时机也可主动进攻,以减轻李过等人的军事压力。

    李定国兵出广西,将经由广东获得补给后,再北上江西。在广东的大明军队也将抽调出至少两镇进行配合。

    在浙江舟山的鲁王军队也将配合郑成功的军事进攻发起游击战,迟滞清军的进攻,为李岩与郑成功联军攻占福州创造最需要的时间。

    虽然多尔衮催促甚急,一向稳重的尼堪还是不紧不慢的直到三月中旬才抵达湖广的武昌,首先汇合了郑四维这个湖北总督的绿营,还有吴三桂的关宁军继续南下,在岳阳汇合了孔有德部,是的总兵里超过五万,一路浩浩荡荡的扑向长沙。

    虽然从数量上看,清军并没有占据优势,但是除了面对李岩,其余一向“战无不胜”的战绩给了尼堪等人极大的信心。他们虽然有些畏惧李岩,但对于其余明军将领,即使是战功赫赫的李过等人,他们也是不看在眼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