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不用替我操心。”
“明白,我明白!”老三忙不迭的点头,看向远去的张帆,心里盘算着怎么打探消息。
张帆和陈心玥对此并不知情,二人走远之后,陈心玥期期艾艾的解释道:“张帆......你别生气啊!彭浩是他们系的学生会主席,专横跋扈惯了的......”
“哎呀!年轻人嘛,说话办事冲一点也可以理解。”张帆脸带冷笑,不屑的道。以他两世的经验和近三十岁的心理年龄,自然不会和一个学生计较。只是彭浩的做法让人看着不舒服,张帆也是控制不住,暗损了一句。
“你比人家还小好不好,还叫人年轻人?”张帆一句话把陈心玥逗乐了,这一说一笑,刚刚沉闷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
二人绕着未名湖转了一整圈,张帆见时间不早了,于是提出告辞。陈心玥也没挽留,她和张帆互换了院系,班级和上课的地点,二人在未名湖畔分手。陈心玥言道,等张帆搞定了场地,买齐了电脑,可以通知她,她也可以去帮张帆打理“游戏开发”的事情。
张帆自然是求之不得,和陈心玥分开后,他蹬着车来到燕大校外,看了看时间离午餐时间还早,于是车头一转,向前段时间拜访过的那个书店骑去。
前段时间,张帆开出了一个书单拜托书店老板曹海帮忙代购。曹海应该是在国外有亲戚朋友之类的,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有海外关系”。
其实说起来,张帆也有点无奈。90年代国内开放的程度还不如新世纪后,尤其是电脑作为新兴的电子产品,国内的教材,资料等书籍非常少。
在张帆的记忆里,要直到1993年才会有一本叫做“电脑爱好者”的杂志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而在这之前,张帆也只能采用代购的方法在国外购买英文原版的书籍。好在他没有什么资金压力,要是换个人,光是2-30美金一本的教材就得把人压的喘不过气来。
等到了书店,张帆将自行车往旁边一靠,迈步走进书店。周末的书店里人满为患,曹海一边忙着给排队买书的同学结账,一边抬头招呼了一声张帆。
张帆见老板忙的不可开交的样子,于是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转身进到书店里面先逛一逛。只见狭小的书店里坐满了人,很多同学就这样坐在地上,蜷缩在角落捧着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还有的同学蹲在过道旁,还有的靠着书架,张帆一边往里挤,一边感叹这种场景后世可是越来越少了!
8-90年代是文艺青年最后的辉煌,人们面对打开的国门和五花八门的世界,在茫然之余奋起直追。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风气。再加上这时候没有网络,书店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源头。张帆一路走来,看到不少同学随身带着笔记本,一边看书一边在本上写写画画,想来是在记笔记。
张帆在书店里呆了一会,直到快中午了,买书的人这才见少。而坐在地上看书的人却丝毫不见减少,依旧是满满当当的。张帆来到柜台,看着一边喝水一边擦汗的曹海,笑道:“曹老板,你这生意很红火嘛!”
“哎,就是太累了,而且你看这一堆堆!”曹海指了指在地上坐的七扭八歪的人群:“这些我都得看着啊!生怕有个烟瘾犯了的再给我书店给点着了,那可就全玩完了。”
张帆笑了笑没说话,这种在书店看书的事情不止他曹海一家有,而且这么做也能拉高书店的销量,因此虽然曹海嘴上叫的欢,但也只是抱怨了几句,然后就问起张帆来这里有什么事。
张帆趴在柜台上笑道:“前一阵我不是在您那订了一批书嘛,这眼看着就十一了,我来看看。”
“哦,哦!你看我,一天到晚忙的给忙忘了!”曹海说着回到里屋,过了好一会捧出一个大箱子出来。一边往外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