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预计的一个月的培训计划,最后在三个月后才全面结束,因为很多基金会也愿意借鉴李氏基金会的新理念。所以培训范围比预计的扩大了很多。
培训后,有了很大的收获,大家对善的理念和善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善恶是人类永远需要探索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善的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
大家联合协商成立善文化研究会,设在李氏基金会,定期举办交流研讨,及时发现行善中需要调整的规范和观念。实践交流好的方法大家互相借鉴,坏的方面大家一起规避整改。
每个人都意识到善是稳定社会的脊梁,而行善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这是安冉一家的惨剧换来的整个社会的反省。
安冉已经上了科大,成了一名大一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导师——玉玎玲,并且参与了科学院的项目研究。
这时候欧阳才知道柳四月有很多头衔:科学院院长,科大荣誉校长,生物智能研究博士后导师,人类生殖辅助技术研究协会会长、联合国人道主义救助会成员……
而玉玎玲还有一个职业,科大大学经济系教师,主讲《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欧阳有些懵,玉玎玲的迷糊样子可以当老师?机器人也可以在大学授课?还是经济学?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就是慈善吧?
还好一周只有一次授课,玉玎玲说是公益性质的课,没有报酬。
欧阳玒在科学院遇到过安冉,安冉已经完全蜕去了少年的青涩,比欧阳玒还冷漠的脸,却有了一种认真,眸子也变得平和深沉了很多。
除了看着自己的导师玉玎玲的时候,安冉脸上会有表情,其他的时候更像一个没有表情的机器人。
但任何生活的磨砺和苦难,都不会妨碍金子发光,安冉就像从无限黑暗中抽出来的光,即将爆发出不可思议的能量。
在大学里独来独往的安冉,会在每周五到科学院和玉玎玲一起进行科研项目,目前玉玎玲的人之初《人类记忆改造》项目已经进入了攻坚-——如何将抹去的记忆情绪还原。
因为记忆的情绪只能抹去愤怒和仇恨,其他的情绪还不能抹去,柳四月的目标是起码能够再抹去嫉妒和贪婪,这些是人性最深处的原罪。
所以第二项是“抹去记忆中的嫉妒和仇恨情绪”。
这两项研究就几乎占据了玉玎玲的所有周末时间。
李氏基金会的工作已经完全进入正轨。
玉玎玲也把基础部管理的有条不紊。因为有了新的理念,大家在行善救助过程中谨慎心,让李氏基金会的口碑与日俱增。
欧阳和玉玎玲商量是时候重新启动犯罪人员子女的救助项目了。李福星的去世是保密的,欧阳在心里感觉这个项目是李福星最后遗愿,决定排除万难也要做下去。
欧阳把项目部一名开展工作很多年,忠厚勤恳的员工,提拔为项目部部长。把项目部多余的办公室匀给基础部,一切调配停当,欧阳和玉玎玲集中精力开始重启犯罪人员子女救助项目。
先把基础部这么多年救助的人员资料从库里调出来,通过筛选竟然也有近一千个家庭是由于家庭成员犯罪需要救助的。
这些家庭的情况被纳入了数据库进行分析,原来侧重于救助犯罪人员子女,可是通过数据监测,这样的家庭,有些父母的状况也很窘迫。还有被害人员的家属情况也更加不乐观,有些被害人家属一夜之间失去亲人,完全对生活失去信心,有些犯罪案件成为被害人家属的梦魇。
欧阳和玉玎玲决定将项目定为犯罪人员家属救助项目。
玉玎玲还把基础部的救助进行了改组,由于资金救助日益减少,直接将基础部分为了物资(疾病)救助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