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之宽,不挤不阔,约走了三十阶,脚下改成了平道。清天佑领着我朝前约走了一箭之地停下,推开右首壁上一扇墙门,进入一个石室之中,他用烛台将室中的火具点燃。那石室止有二人之高,前后左右两丈之距,室顶板上,四面壁上挂满了镜子,镜子有铜质,银质,玻璃的--------,在只有巴掌大的火光照耀下,却显得琳琅满目,犹似珠玉至布。室中有一张桌子,桌子中央放着一只房盒,盒盖覆着,方盒中再没其他摆设陈列。我十分好奇,问清天佑道:摆这许多镜子,干什么用的清天佑道:等会儿你便明白了。说完飞身而上,伸臂举手在室顶上中央处一拨,顶上拨处便出现了一个小圆洞。一束明媚的阳光直射下来,笔直的垂落在那桌上方盒上。清天佑对我道:请大师闭上爽目,我说睁后才可睁开。我不懂他到底要干什么,只得纳闷的闭上双目。耳中接着听到了盒盖被打开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清天佑道:大师请缓缓睁眼。我依言而为,缓缓睁开双眼后,一个强光四射的物事映入眼中,我的双目刚才已闭养了一会儿,所以那股物事的强光已不刺眼。当我完全睁开双目,凝视之下,认出了那件物事不是别个,正是东亭派佛门七宝之一的三棱玻璃镜!
"
东亭派佛门七宝分别是:金,银,玻璃,琉璃,珊瑚,玛瑙,砗磲。
(注:七宝,指世间七种珍贵的宝玉。
佛门诸经说法不一。
《阿弥陀经》,《大智度论》谓七宝为:金,银,琉璃,水晶,车渠,赤珠,玛瑙。
《法华经》卷四以金,银,琉璃,砗磲 ,玛瑙,真珠,玫瑰为七宝。
《般若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为七宝。
《无量寿经》称金,银,玻璃,珊瑚,玛瑙,琉璃,砗磲为七宝。
本文取无量寿经中称。
另外我国自盛唐时期便与东罗马帝国频繁接触,东罗马帝国的玻璃制品,宝石,颜料,药材等输入我国。其中玻璃制品有制镜者)
"
七种宝玉其中已有六件被东亭祖师的一位铸剑师朋友因材取用,制成了相应适合的兵器。
"用真金合以昆仑山玄铁铸造了一柄佛血金刚剑,东亭掌门,天甲剑圣神仙笑神公佩之。
"用银,琉璃混以海底寒铁铸造了一柄琉璃银花剑,如今西亭掌门,剑尊黎耀华佩之。
"用一百零八颗至刚至硬的深绿色玉石玛瑙镶嵌在一只手盔上,名叫玛瑙神拳,纵是不会武功之人,手上套上此玛瑙神拳,也能易如反掌的击断石碑圆木。玛瑙本就可以制成耐用研磨之具,其拳威力可想而知。
"
那珊瑚之制,那铸剑师最为轻松。那铸剑师在极南之海得到了一只脸盆大小的千年老鳌的遗壳,因它久沉海地深处,被那珊瑚虫栖居当窝,内外涂积了千年之久的珊瑚虫所泌的硬质。整个壳体无比坚化,自然固实。铸剑师再对其蒙包铁甲,绑腕持之便是一面可消千钧攻力于无形的盾牌,其名由此唤作珊瑚盾!
"
砗磲亦得自深海,三尺之长整取联节,制成一条索子,名呼唤, 抽石留痕!
"
七宝之中的玻璃因质地脆薄,不胜力道而材不可制,三棱玻璃镜便被铸剑师送给东亭祖师,东亭祖师将之束置高阁。我那天在清天佑的密室里竟见到三棱玻璃镜,心中的惊讶就不提了。
"但见那块三棱玻璃镜子不偏不歪的被室顶射下来的阳光照着,折射除无数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光,向环绕着方盒的镜圈,室内四面散开,眩目生缬。而那些天花板上和四面墙上的镜子又将那些七色彩光折射,辉映无数,一间本来十分昏暗的小室在那些纵横交织,光怪陆离,淡浓匀停的彩线密排下显得敞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