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翌日清晨,借口水漫汴梁不上朝长达两个月之久的赵佶,终于想起来还要早朝。

    大庆殿上,文武百官列队站好,一边聊天一边等待皇帝銮舆。

    实话他十分希望杨霖那一套长生大帝君的说辞是真的,但是自己也不是很笃信。

    眼下看到杨霖被群起而攻之,更加动摇了他的心思,但是又怕杨霖说的是真的。

    大宋立国有个先天的缺陷,就是燕云十六州的丢失,让北地战火烽烟不断。但是江南一直承平日久,就是有大乱,也不会是江南发生,这事大多数人坚信的一点。

    两个大佬起了头,底下的官员还有不摇旗呐喊的?一时间清流、内侍省、新旧两党纷纷出列,攻讦杨霖把朝堂当儿戏。

    王朝立等人刚刚出列,就被唾沫星子淹没,这点小势力还真不足以和他们对抗。

    自己的大靠山蔡京又不在,蔡京门下的大员也都暗暗摇头,不知道这个少宰为什么犯了失心疯,来到朝堂算命。

    赵佶心烦意乱,摆了摆手示意这些人停下,处在风暴漩涡中心的杨霖,似乎对这些嘲讽无动于衷,面沉似水一言不发。

    看着他的模样,赵佶又燃希望,此时他甚至想杨霖说的是真的才好,江南动乱换来自己确是神霄宫主长生帝君,在赵佶看来是值得的。

    朝中的大臣看到一向奸猾的杨霖,终于露出了一次纰漏,还能放过?

    太学陈东更是耳红面赤,字字铿锵,把杨霖斥为不学无术的儒门败类。

    “这样的人,竟然高中状元,真乃我士林之耻啊!”

    赵佶见杨霖就是不辩驳,这些人又咄咄相逼,叹了口气对杨霖罚俸三个月,在家中反思半个月。

    汴梁这座城市,消息向来是最灵通的。上午廷议才毕。下午就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

    风头正劲的少宰杨霖,竟然在朝堂上胡言乱语,引得百官攻讦,灰溜溜在家反思的消息飞快的流传开来。

    茶坊酒肆,太学书舍,官衙吏房,街头巷尾,居室小户。全都在传言,在议论,在嘲讽。

    这个离经叛道的状元郎,一向是大出风头,没想到这次失了心智,沦为笑谈。

    蔡京府上,听到蓝从熙的描述,卧床的蔡京沉默不语。

    蓝从熙轻笑一声,道:“文渊此番太过孟浪了,区区一个梦,就敢断言江南大乱,这不是胡闹么。如今我们和韩忠彦、曾布势同水火,文渊他又和内侍省结怨,这一回恐怕有不少人等着看他笑话了。”

    蓝从熙说完,抬头看了一眼,蔡京竟然陷入了沉思。

    “恩相?”

    蔡京虚弱地抬起头来,马上有旁边伺候的妾侍坐在床头,让他的脑袋舒舒服服靠在胸口。

    “文渊不是这么鲁莽之辈,他行事看似浮浪,却都是有的放矢。而且这厮门宽路广,难道是真有什么消息?这些日子,朱勔有没有说过江南有乱象之兆。”

    蓝从熙不以为然,笑道:“说的就是这件事,那朱勔就在江南,岂能不如文渊知晓的确切。朱勔前些日子还派人进汴梁,只说江南一切都好。”

    蔡京眉头一皱,脸上已经有些老态难以遮掩,叹道:“难道真是马有失蹄,杨文渊也得意忘形了一次?”

    ---

    外面满城风雨,昭德坊内却很平静,杨霖在家反思难得地着家,修养几天。

    延庆观派了三十六个小道士,来到杨府追随他们的师叔祖,杨霖让芸娘好生安顿,给他们腾出院子。

    现在的杨霖,可以说是道教领袖都不夸张了,就凭他把皇帝拉入教,就是亘古未有的大功。

    这让道教的地位骤然拔高到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尤其是他入教的延庆观,更是水涨船高。

    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