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些,赵承瑾垂下眼眸,掩住里面的阴霾,要不是心有不甘,他真的不想在父皇面前装什么孝顺儿子。
等皇帝出来,刚表演完的兄友弟恭,换成父慈子孝。里面真正的干货,只有皇帝询问太子北上祭母的相关事宜。
先皇后归葬故里四年之久,太子出孝后又得了第二个嫡子。皇帝愧对先后之心,自觉舒解不少,故派太子北上祭母,告慰亡灵,以求心安。
这也是为何赵承瑾那股冲动,终于蓬勃而出的原因,他只有借此机会,才能去看看那个尚在幼童时的女子。至于为什么非要去看看她,赵承瑾拒绝深究。
皇帝和太子聊满意了,这才发现鬼见愁小六一直沉默着,嗯,小六除了瞎折腾时,多是这种淡漠,不过这次格外安静,似乎有点愣神,莫非又要搞事儿?
果然皇帝逗引自己六儿子出言后,他六儿子大招儿放了出来:他要跟太子大哥一起北上,祭奠母后。
此言一出,大家都有些吃惊,连皇帝刚听都有点意外,一挑眉毛:“小六怎么会有如此想法?”
赵承瑾也一挑眉毛:“儿臣对母后尽孝,很奇怪么?”
皇帝话一出口,心里就叫糟,自己那六儿子最会堵这样的空儿。果然!
皇帝略显尴尬的干咳两声,不得不屈尊自圆其说:“朕是觉得你还小,不放心你远行。”
赵承瑾不以为然的:“听说两位皇兄都已经向父皇恳请差使,要替父分忧了么?五皇兄不过才比儿臣大两天。儿臣哪里就小了?况儿臣虽不才,朝廷差使不敢当,陪太子大哥祭奠母后尽孝心,倒是天性使然,不学就会的。再说有太子大哥护着,儿臣能有什么危险?父皇大可放心。”
皇帝被这一席话堵得结结实实,一时想不出合适的回复。
倒是太子赵承乾仁厚,被他六皇弟忽悠住,出言表了态:“如果六皇弟能去,皇兄定是护你周全。”
四皇子赵承玳一时没想出老六此举有什么好处,只好给老五赵承瑁丢了个眼色。
好狗赵承瑁立刻挺身,本着只要让老六不舒服,就是对四皇兄尽忠的原则,开口暗讽:“老六啊!父皇不放心你远行是一片慈父之心,你还没成家经世事,出门在外难免毛燥,太子大哥是去忙正事,还要分神照顾与你,说是去尽孝心,最后岂不是倒成了裹乱的?”
赵承瑁言毕,先不提赵承瑾如何反应,就说皇帝难得对这个最不待见的老五说话顺耳一次。这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皇帝还真不方便说,正好借刀了。
赵承瑾剑眉一竖,之前没搭理你,给脸了是吧?于是毫不客气的:“四皇兄只比我大两天,竟是如此深知人情世故,替弟弟担忧至此。不过恕弟弟直言,五皇兄多虑了。不说我是去真心尽孝,怎会是裹乱?就说太子乃一国储君,又是祭奠母后这么重大的事情,更是事无巨细,处处安排得妥妥当当,我只紧跟太子大哥即可。难道五皇兄怀疑太子大哥的能力么?况此去不仅尽了孝心,也是一次历练……”
说到这,赵承瑾转向皇帝:“父皇!你不会不放心儿臣尽孝心吧?还有儿臣虽知儿行千里父担忧,可儿臣是男子,不经历风雨怎么会长成堂堂男儿?将来如何能为父为国效忠?”
皇帝心道:朕本欲作壁上观,最后还是被这个鬼见愁小六杀了个回马枪,还条条堵得个结实。
皇帝又干咳两声,只好先打个马虎眼:“就像你说的,这不是小事儿,容朕再想想。”
赵承瑾打蛇随棍:“父皇您可不要想太久,儿臣也得事先准备准备,要不等到临头再收拾,没准真像五皇兄说得那样裹乱了。”说完转向太子,细细打听要准备的事宜。
皇帝心里忍不住吐槽:哼!你这么一副板上钉钉的做派,还让朕别想太久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