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诗坛雕虫,我白居易更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政坛干才,只不过我白居易生不逢时,政治抱负没有机会实现而已。

    “把这书卷放到什么地方呢?”乐天正这么想。也许是一种缘分吧,这世间有许多事还真的讲一个缘分。就在乐天想着把书卷放到什么地方比较妥帖的时候,有缘人居然找上门来了。这一天,东林寺住持朗空大师和慧恩和尚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等沙门陪同下来到了香山白园。这一下把乐天可真的乐坏了。自从十七八年前离开庐山,不,十多年前我乐天去杭州任刺史,由于淮北那边动乱,道路不通,我绕道经过江州,曾经在庐山跟僧道朋友们见过面。不过那一次是去杭州上任,时间紧迫,我在庐山只作短暂停留,要玩过十天八天也不可能。现在好了,我乐天没有了朝廷公事,要说陪朋友玩,我乐天倒是有的是时间。

    于是朗空大师和慧恩和尚一行人就在白园住了下来。乐天带着大家在白园到处看了看,又带着朋友们上香山寺,跟香山寺的如满大师和李元爽长老相聚。这如满大师和李元爽长老二位对庐山东林寺也颇熟悉,早年曾经多次在东林寺学习净土宗佛学。现在见了朗空大师和慧恩和尚,当然有一种久别的故友相聚的感觉。大家时而说起庐山的东林寺西林寺,时而又谈起香山寺的历史。当大家说起当年武则天皇帝在香山寺举行盛会,群臣以作诗争夺锦袍的故事,大家无不感到极大的愉悦,香山寺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乐天同东林寺的和尚朋友们回到白园。大家又谈起当年在庐山草堂的事。和尚们对乐天那一篇《草堂记》赞不绝口。乐天忽然想到一件事,说一声“跟我来”就带着大家向乐天的书斋走来。乐天指着高高的一摞书卷说:“朋友们你们看,那是我最近的成果,庐山那篇《草堂记》也在里面了。”

    和尚们听了,一齐向那一摞书卷走近,原来是一部《白氏文集》,六十卷。这一下好,和尚们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翻看起来。看官,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些和尚,像朗空大师和慧恩和尚、法演、智满、士坚、利辩这一批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是饱学之士,后来遁入佛门,又对佛学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专研,所以这些人的文化素养都很高,说起欣赏诗文,一个个都兴致浓厚。现在他们面对这位当世奇才亲手编辑的一摞书卷,他们怎么能够轻易罢手呢?

    时间毕竟有限,这些和尚们要想在短时间内把这些文章看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知满和尚忽然提议:“朗空大师,我们何不将这些书卷带到东林寺,一来我们可以慢慢欣赏,二来还可以将这些书卷珍藏于我们东林寺?我们东林寺的经藏可也是天下有名啊。”

    知满和尚这一提议立刻得到所有的和尚们的附议,到了这份上,乐天还有什么话说呢?况且原来乐天也正在琢磨这些书卷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妥帖。乐天曾经想过几个地方,一是洛阳的圣善寺,二是庐山东林寺,三是苏州的南禅院。现在东林寺这一帮朋友提出来了,乐天也就做一个顺手人情,让东林寺的和尚朋友把书卷带到东林寺珍藏。乐天也知道,东林寺经藏是眼下大唐最著名的一处经藏,元和四年由江西观察使韦丹出资修建,收藏中外佛教经典达一万卷。当年乐天曾经在东林寺钻研佛经达数月之久。

    现在乐天答应将书卷珍藏于庐山东林寺。为了让后世对文集的有关情况有所了解,乐天还为文集写了一篇《匡白○江州德化东林寺白氏文集记》,其文曰:

    匡白,太和中沙门。

    文其规谏者,乃有国之龟镜也。其於哲後真事,未尝不讨论之、听纳之,将欲俾雄图令嗣,延百千世之奕叶,何止於万岁哉?苟无鉴裁,不偶其时,则秦之坑焚,卫之翦伐,何所存焉?皇唐白傅之有文动钩私,乃惟曰:“此必补之,盖不销吾之力也。”及旋旆於府,即命翰墨者缮之,不期月操染毕,函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