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贞元二十一年,对于大唐帝国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六十四岁的德宗皇帝驾崩,举国悼念;接着是德宗皇帝的长子李诵继位,他就是唐顺宗。这一年的八月,由于其革新遭到宦官和大部分朝臣的忌恨,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迫其退位。李诵无奈,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

    这宪宗皇帝李纯,原名李淳,被立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唐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长安宫中。

    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

    宪宗皇帝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登基之初就采取措施削藩,并且取得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坛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自高祖开创大唐基业以来,皇帝得到评价最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和唐宪宗。当然,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但是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

    还在宪宗皇帝很小的时候,长安城里就发生了“泾师之变”,仓皇出逃的德宗皇帝没有能够保障宗室子弟的安全,那些没有及时撤离的有七十七人死于叛军之手,这使德宗皇帝一直痛疚不已。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贞元四年六月,十一岁的他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六日,宪宗被册封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权勾当军国政事,即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宪宗得父皇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这一年,宪宗二十八岁。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一天上朝,大臣刘士元上前跪奏:“启奏陛下,臣于昨天下午得到周至县县尉白居易七言古诗一首,此诗涉及开元年间皇家后宫隐私,请陛下过目。”说完,将抄写在一方白绢上的诗稿呈献给皇上。

    皇上心想,一首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竟然在上朝的时候呈上来?只见皇上接诗稿在手,圆睁龙目看那诗稿,只看得数行,脸上开始显出喜悦之色。一瞬间,皇上的目光已经将一首一百二十句的七言古诗浏览完毕,只见皇上龙颜大悦,用手掌在龙椅上一拍:“绝妙之作!千古绝妙之作!”问道:“此诗从何而得?”

    “启奏陛下,昨天臣走过朱雀大街,已经听到有好几处在大声朗读这首诗,臣略感讶异,向一读者询问,那位读者竟然将诗稿奉送与臣,臣回家细细揣摩此诗,觉得文辞极佳,含义深远,故而冒昧献于皇上。”

    “好!好呀!各位爱卿,朕索闻这白居易之诗才,今日看来,这白居易果然是旷世奇才,其诗歌不在李太白杜工部之下。”说到这里,皇上对身边的宰相裴度说:“裴爱卿,传朕旨意,着速派人去周至县,将白居易调回京师,朕将委以要职。”

    这时候的金銮殿已经是一片窃窃私语,又听到皇上说道:“各位爱卿,‘奇文共欣赏’,现在各位爱卿就将这首诗传阅吧。”说着将诗稿递与下面的大臣们互相传阅。其实在座的人中已经有不少人看过这首诗了,现在皇上让大家传阅,一时间大家热烈地议论开了:

    “想不到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啊!文笔如此精炼,想象如此瑰丽,感情如此真挚,描写如此动人!既有李谪仙的浪漫,又有杜工部的深沉,念起来还朗朗上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