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盐恒山人。至德二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至贞元二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

    乐天的父亲曾跟顾况有交往,所以在乐天来京都之前,就特别向乐天嘱咐,到京都以后去找一找这位文坛宿儒,于是乐天就按照父亲嘱咐找顾况来了。

    乐天兄弟来到顾府门前,跟守门人打招呼后,将名片递了进去。乐天在名片上写了“徐州别驾白季庚次子白居易拜谒老前辈顾佐郎大人。”名片上还附有一首诗:“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名片递进去了,一会儿,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对乐天兄弟说:“我爷爷叫你们进来。”

    乐天兄弟跟着小女孩向府里走来。他们来到一个颇为讲究的客厅,就看见一位满头花白头发的老者斜躺在藤椅里,正聚精会神地看书。对于乐天兄弟的到来,倒像毫不理会的样子。乐天打躬作揖道:“问老前辈安,晚生有礼了!”

    只见老先生仍然低着头看书,忽听得老先生问道:“后生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乐天听老先生开言,心想,不如跟老先生扯远点,多说一些话,把气氛搞活一些,于是说道:“老先生听晚生细禀:晚生从朱雀大街一路走来,只看见大街上人来人往,一片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这么多人都为了什么而奔走呢?晚生仔细想来,不外乎两个字,一个是‘名’,一个是‘利’。像那些利市中人,商贾巨贾,碌碌乎累于朝夕,惶惶乎奔走千里,都只是为着一个‘利’字;而像我等学子,日夕勤勉,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十年寒窗,甚至积数十年之苦功,都为的什么呢?还不全是为了一个‘名’字?”

    “好说!”老先生终于抬起了头:“你就是白居易?”

    “晚生刚生下来的时候,那地方正闹水灾,晚生的爷爷想当地居民居住实在不容易,于是给晚生起了这名字,希望那地方的百姓从此变得居住容易。”

    “你爷爷倒真是菩萨心肠,用心良苦。不过,眼下这京都也是‘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哟!”

    “老先生真会开玩笑。”

    “有什么东西孝敬老夫吗?”顾况老先生看到乐天手里拿着书卷,心想那一定是诗卷,不如让他快点呈上来。

    乐天忙将手中诗卷递给老先生:“请老前辈多多指点。”

    顾况老先生忙将诗卷翻看,只见上面有从七八岁到十来岁时候的习作,有写于越中的即景感怀的作品,也有在淮北一带的写景诗赋。

    忽然老先生的脸上露出笑容:“好诗!真的好诗!”老先生一边赞叹一边用手指着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真是后生可畏呀,这诗足可以跟第一流的大诗人作品媲美,流传千古的名作呀!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老先生连连赞叹。

    得到老先生的夸奖,乐天的胆子更加大了起来:“我看过老前辈的大作《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这首诗现在已经归纳为一句成语使用,‘红叶传情’,太妙了!”

    乐天的这一番言语,倒勾起了顾老先生的一段回忆,那是顾老先生年轻时候亲身经历的一段佳话轶事。记得还是在天宝年间一个秋天的一天,身在洛阳的年轻诗人顾况,无意间拾得从皇家宫女所居的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的一片红叶,叶面上有宫女题写的哀怨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落款是《天宝宫人apap题洛苑梧叶上apapgt》。萌动爱意的诗人顾况也赋诗一首写于红叶之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