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于后人来讲,夏朝之前的时代全是神话时代!后来《史记》中提到,舜帝的德行非常高,非常有号召力和感染力,做到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舜帝在哪里待一年,那里就可以建成一个小村落;他待两年,小村落就可以发展成为一座小城市;他待三年,小城市就发展成大都市了。这种建设速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科技实力,是办不到的。(从中国的考古发掘线索来看,中国在夏朝时的遗址是非常原始的,远不如尧舜时的遗址。比如,尧舜陶寺遗址和夏朝新砦遗址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尧舜时的建筑挖槽建地基比夏朝时平地建起先进的多,城门开口为s型,其防御功能比夏朝的先进得多!那为什么会出现文明倒退的情况呢?而且还是退到了非常原始的程度?一方面,是由于圣星人逐步限制和降低了人类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夏朝的时候,盘古大陆发生了分裂,中原地区遭受了大洪灾,很快退回到原始社会。)

    《山海经》中记录了太阳从西北方向升起过,给后人留下了地球曾经反方向自转和地轴倾斜的线索。由于盘古大陆的分裂和地轴倾斜导致地理环境和天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第二次人类文明结束时地球曾经反方向自转),禹决定一次性做个了结。但是当时的人类是不能随便对方向的设定进行更改的,因为这会导致很多与方向有关的重要资料都需要更改,神的方向系统也得更改。禹在得到了神的批准以后,用神赐予的风水罗盘对地球磁场进行了测定,重新定义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仍然把太阳升起的方向定义为东方,《淮南子》记载“四极废,九州裂”,就是指大地裂开后,废除了原来的方向,定义了新的方向。

    大禹重新定义了方向之后,有一天,有个人向大禹汇报工作:“现在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新的方位,可很多普通人没有辨认方位的工具,经常找不准方向。”大禹此时正端着碗吃饭,听到此言,放下碗勺,抬头看了看天空,四下张望了一番,然后又低头看了一下碗中的勺子,一拍脑袋,说:“有了!”其他人顿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只见大禹拿起罗盘,又测量了一番,果然如心中所想,于是他指着天空把想法讲给了众人:“那里的一颗星(北极星)和勺状的七颗星(北斗七星),很亮,可以成为指示方向的天然坐标。”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在此之前的时代是没有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星球和星系确实存在,但并没有用来指示方向),是后来才有的(后来才用于指示方向)。这个简单易懂的辨认方向的方法传到了中原地区某个地方(高迁古村),当地的人们心想:“大灾难后,没有了记录工具,很多事情都是口口相传的,就怕传着传着变了味儿或忘记了。”于是他们思考后想到一个办法,按北斗七星的排列方式在地面挖了七口水井,让人们能更深刻地记住这件事。人们每天都会来打水,有时候会聊这七口井的来历,虽然流传到后来确实变味儿了(传说一个年轻人梦到神仙让他挖出这么七口井),但是确实做到了流传。在普通的生活和应用中,人们从此不必再为找不准方向而发愁了。

    且说大禹在《山海图》整理完成之后,开了个庆祝大会,会议精神就是“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从此以后,新的时代开启了。

    为了纪念新时代的开启,禹给自己的孩子更名为“启”。另外,他还遵从“神”的旨意,把跟太阳一样在东方升起的太阳系文明之本源星球——金星命名为“启明星”。

    公元前2223年,禹108岁,寿终,升天。人们拥戴大禹的儿子“启”在东非地区建立了王朝,当地在盘古大陆时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盘古大陆分裂后,这里在地理上仍然是亚、欧、非三大洲的中心地区。月球远离、地轴倾斜后,地球上各地区都有了季节的变化,东非地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