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非洲为中心时(河图),中国为2;当中国为中心时(洛书),非洲为2。其他数字代表的陆地不变,4仍为澳洲,6仍为南美洲,8仍为北美洲。)
对比河图和洛书,可以看出:“天(月)”一直没有变化,“地”发生了变化!地的变化正好可以对应盘古大陆的解体漂移!
果然,现实的情况和圣星人模拟出的数据是一致的,过了十多年之后,洪水就退了。在这十多年当中,禹也没有闲着,他带领人们治理尼罗河,因为这条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海水倒灌再加上河水泛滥,在灾民眼里简直是雪上加霜、伤口撒盐。后来的考古学家得出一个结论:四千年前,世界上只有一条河流需要疏导,那就是埃及的尼罗河!尼罗河淤泥堆积,阻塞河道,每逢雨季就泛滥成灾,需要人工疏导,尼罗河是四千年前唯一经过人工改造的河流,在中国境内找不到四千年前有河道被修改的痕迹。
海水不用治,到时候自然会退,河水得治,不治不行!禹在埃及神话中叫“蝎子王二世”,因治水著称于世,他的标志活脱脱就是一条蝎子,这个标志被刻在石头上、铸在器物上或记录在史书里。后来中国民国时期有个历史学家,也是爱国学者,叫顾颉刚,他分析了中国古书以后,疑惑了,说:“怎么禹好像不是人,更像一种虫子。”因为古书中的“禹”这个字是“禸”字旁的象形字。“禸”这个字很像蝎子,尾巴在上,两钳在下,这说明禹和蝎子大有关系,因为蝎子就是他的标志啊!(中国最早提到大禹治水的文物,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面有铭文,开头便讲:“上天命禹削平一些山岗、用土堵塞洪水,并且结合疏导河流的方法,最终治平了水患。”禹治水是听谁的命令?“上天”的命令!灾难过后,人类文明倒退,人类能做到削平山岗?是“上天”提供了帮助!)
大水以后是大旱,这是地轴倾斜导致的气候变化。又过了二十年左右,撒哈拉地区开始沙化。这一天,有坏消息传来,位于西南方(史前方向)的阿拉伯半岛地区竟然变成了沙漠!情况比撒哈拉地区要严重得多!由于中央地区的局势已经很稳定了,于是舜帝决定去南方视察、慰问人民,一方面看看旱情并慰问一下百姓,另一方面再看看灾后重建的情况。这时,由于禹治水以后声望很高,人们尊称其为“大禹”,因此舜帝委托禹全权代理王事,乘这个机会就把禹提拔起来了。
舜帝要视察的南方是哪儿呢?就是南赡部洲(亚欧大陆),这个时候还在延用旧的方向(史前方向),后来禹整理完《山海经》,才重新修改了方向。
此次出行视察,舜帝决定不走陆路,而是走海路,因为陆地都有了变化,怕以前的陆路走不通。以前走的陆路就是丝绸之路(现代地图上印度北方横贯东西方的那条路),虽然“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后人取的,但这条路线自盘古大陆时代就有了,本书将其命名为“上古丝绸之路”。因为当时印度大陆还没有漂移到亚洲,所以后人从古籍中得知只有这条路可以连通东西方,后来的周天子西游寻根问祖走的就是这条路,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也是走的这条路,张骞不负所托,重新“疏通”了“上古丝绸之路”。
虽然自黄帝时代起,圣星人就开始逐步对人类进行科技封锁,但在尧帝时代,人类仍然可以造出五十米长的大船,因此当时的航海技术也非常发达,当然这些全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由中国香港人和土耳其人组成的探险队,在土耳其东部的亚拉腊山附近的海拔约3960米的冰川进行挖掘时,发现了七个大木舱,并成功进入其中。经过科学分析,木舱的木料样本有4800年历史,制造于公元前2800年。本书作者认为这是在黄帝时代建造的,被4300年前的洪水推到了冰川上,然后又被积雪封冻了起来。土耳其政府对此项发现极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