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打大仗了,在交待完汝河一线招募新兵和筑城的事宜后,他留下翟进和老将王禀两人监督训练新兵和修筑城池,就很干脆地离开了京西,转道金州前往蜀中巡视。

    临走时他还硬拉着杨可世跟他一起行动。

    主要是这位老兄太能惹祸了,若是不看着,谁知道他最后能给惹出个什么麻烦出来。到了最后,闯出大祸来,砍死他吧,不太好意思下手,不宰了这厮,又不足以在军前立威。

    干脆是防患于未然,自己亲自盯着他。

    完颜宗弼在建康渡江南下之时,李岘已经到了恭州。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由金州入蜀,走这条被称之为荔枝道的驿路最是便捷。这条道路到成都府,虽然路途稍远,却好在骡马可通行。

    由于担忧陇右之地的安全,李家从政和年间,就在李岘的建议下,开始在蜀地布局产业,到如今,李家已经控制了蜀地与西北蕃、羌各族及北辽、西夏丝绸、茶叶等产品贸易的两成以上。为此,李岘的大哥李峦这些年来一直呆在蜀地,经营和掌管着这些家族产业。

    李岘在恭州綦江一带开办的冶铁工坊在宣和年间就已经开始了生产,到现在,已经成为川峡四路最大的冶铁工坊,很有些秦汉时期控制了蜀地冶铁的卓氏一族的气派。不过,这座铁坊的规模和产量都还远赶不上兴州铁厂和秦州冶铁堡两两处冶铁工坊。

    这些年来,发展的也只能算是一般。

    李岘拉着杨可世在恭州转了几天,又一起转往成都府。

    老将赵隆有足够的声望来压制住成都府知府唐焘,很快就掌控了川峡四路的军务。一边是官家“赵跑跑”,一边是长安的太子府还有太上皇,唐焘也是两边都不想得罪,干脆是两眼一闭,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任由赵隆和刘文彦等人随意在蜀中整饬军务。

    这事我不管,也不掺和。

    李岘到了成都府,与赵隆、刘文彦等人商量了一番抽调部分成都府的兵力补充和加强南阳和荆湖方向军事力量的事宜,其后宣布由刘文彦代替老帅赵隆出任川峡四路兵马制置使,统领蜀中各军的调遣与指挥。

    主要是老赵年纪大了,而且身体也不算好,他替李岘卖了两年老命,总算是将蜀地安定了下来。现在也该回到汉中,陪着刘法一起颐养天年了。

    金牛古道经过这几年的整饬修葺,已经比原来通畅多了。李岘这次专程陪着卸任的老帅赵隆一起返回汉中,从成都府出来,一行人倒也算是悠闲,边走边玩。倒是杨可世这厮,在老元帅赵隆面前,也是变得乖巧了许多。

    这二货看着五大三粗,心眼可不算少。

    这一路上不时有一些前线的军报通过驿路传来,宗弼和拔离速的大军一路横扫江南,官家赵构吓得弃了杭州城,经海路逃往温州。赵构也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位乘船出海的皇帝。

    只不过他可没有生出什么荡平四海的雄心,而是被金军撵着逃到了大海之上。

    这位皇帝也算是增长了见识,可惜的是他身上并没有体会到半点大海上波澜壮阔的宽广心胸,而且变得更加贪生怕死。

    历史也确实很奇怪,有时候还是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重合。在这个时空中半没有出现原来历史中的苗刘兵变,可惜的是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还是在建炎三年赵构逃到杭州后不久就夭折了。这也许是因为江南天气湿热,幼儿水土不服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由于在扬州受到了惊吓,这位皇帝已经不能人事,绝嗣已经成为必然。

    老帅赵隆在看到官家居然被金这追着逃到了海上的消息后,也是摇头叹息了一阵,又看了意气风发的李岘几眼,却是没有多说什么。...看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