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还政,这是皇家自己的事,还得由张叔夜、范致虚等人出面劝说太上皇同意才行。

    范致虚上前一步说道:“此事还请先奏明太上皇同意才可。”

    李岘笑了笑说道:“太上皇深明大义,怎么会不同意呢,还靖各位多劝上几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然就会想通的。”他这话已经说的很严重了,此事已经由不得你们不同意,否则谁也甭想离开这长安城半步。

    张叔夜瞪大眼睛看向李岘,怒道:“李太尉这是在威胁吾等么?”

    李岘一脸的风轻云淡:“不敢,张枢相莫不是不知太子监国之事?”这张叔夜是知枢密院副使,位居相位,算是这些人当中职位最高的一个。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他也被掳至金营,在北撤到真定府时,羞愤难当,在金营中自缢而死,也能算作是靖康年间为数不多的忠臣之一。有时候这忠臣就代表着脑子里缺根弦,不会转弯,不懂得明哲保身。

    这样的人反而让李岘难以处置。

    就比如张叔夜那位族弟张克戬,非要死守汾州,要与城共存亡,被李岘扔在韩城监狱里关了一阵子,在被放了出来后,视李岘为仇寇,反正是在这长安城里整天宣扬李岘飞扬跋扈,狼视鹰顾,脑后生有反骨,有不臣之心,而李岘也拿他没什么好办法。

    现在的张叔夜显然也是受了张克戬的很大影响,对李岘十分警惕和忌惮。

    李岘对此倒也是无所谓,某家现在气候已成,这西军里的将领大半都在支持我,你们这帮手里没兵的家伙们还能奈我何?若是惹急了小爷,你当我真不会砍人脑袋?!也不用找什么借口,在脑袋上安一个私通金人的罪名就足够了。

    朱皇后见双方僵持住了,于是开口在中间转圜道:“若是张枢相和范尚书不肯出面,那就由本宫和太子出面,去恳请太上皇。”

    这话就说的很严重了,皇后说自己亲自出面,意思是支使不动你们这帮臣子。张叔夜和范致虚等连忙躬身称罪,无奈地答应下来:“此事不敢劳动娘娘大驾,臣等愿意前往万寿宫云劝说太上皇亲颁手谕。”

    听到张叔夜等人答应下来劝说太上皇,朱皇后和太子少师谢克家等都松了口气,这种时候,能避免冲突就避免,对这些文臣们也要以笼络为主。

    朱皇后所提出的大事议完,王禀又出班上奏道:“启禀娘娘,如今河东已失,中原混乱,原来两地供应西军的粮草中断。西北本地土地荒瘠,并不足以支撑数十万大军所用,现在唯有依靠川峡四路的粮草接济才能养兵,否则想要守住关中之地决非易事。现在太子监国,还请太子和娘娘尽快颁下谕旨,任命几名干员统筹川峡四路粮草转运之事。”

    这事是他们几个之前在经略府衙内商量好的,必须要先控制住川府之地,才能保证前方的供应,这事决不能掌握在康王一系所任命的官员手里,必须抢先动手。

    由于某种原因,现在风头正盛的李岘还不能出面,只能是由王禀先提出来,之后把老帅赵隆推出来总领川峡四路军务,再辅以一些知己的文臣。李岘的计划是让翟进所部守着洛阳,杨可世部守住荆襄,打着太子的名义,先控制住荆湖以西地区,等站稳脚根,再徐图进取。

    至于康王的命令,他们是不准备认真遵行的。

    现在金人兵锋正盛,大家也是决定暂避锋芒,先采取守势。

    朱皇后听后,沉默半晌,并没有言语,而是将目光看向了谢克家、刘韐和吴革。她并非没有见识,知道自己的谕旨一出,就等于是公开与康王唱起了对台戏,祸福难料。

    吴革迟疑了一下,他知道想要守住关中,川峡四路的粮草接济必不可少,于是上前一步说道:“川峡之事,关系重大,微臣愿往以掌控全局。”

    姚古笑了笑阻止道:“吴太尉身负太子和皇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