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廷怕各路大军云集开封城下会发生什么意外,下令各路勤王西军原地待命,姚古到不了东京,自然也不会发生年青气盛的姚平仲冒冒失失带着大军偷袭金营反而中了埋伏被全歼的丢人事情了。

    李岘一直都怀疑靖康年间被金国歼灭宋军数字的准确性,就比如姚平仲偷袭金营,在行动前三天就有朝中大臣把消息泄露给了宗望,这才让姚平仲落入金军的陷阱当中。年青的姚平仲当然不会知道朝堂当中的险恶,不过说姚平仲偷袭金营,一次损失了十多万大军这就有些太夸张了。

    姚平仲手上的鄜延第一将是姚古军的主力,兵额是满员的,但也只有一万人,即使老姚派他去增援东京,顶多也只会再给他配备三、五千人,哪里来的十万大军,整个大宋国的体制就不允许武将能够统带超过五万大军的。当然,如果非要把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也算上,那谁也没办法。

    实际上宋军各路军马在遇到金军一触即溃的主要原因是兵力不足。由于各路人马互不统属,只能单独应战,可是宗望和宗瀚每人手上都有六万多人马,这样他们在面对各路宋军时,兵力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这种情况下,对方又都是骑兵,再不早点望风而逃的话,就跑不掉了。

    就拿宋朝现在统率兵力最多的种师中来说,他手上的人马最多也只有三万来人,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在救援太原时战败身亡的一个主要因素。手下大多是步兵,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过人家,自然是会落个战败身死的下场。

    就比如刘光世和折可求,他们每人手上就两万来人,让他们单独到太原城下与宗瀚大军对抗,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打了两场败仗。

    宋国唯一两次兵力比金军占优的战役就是东京保卫战和太原救援战,这两回宋军都打赢了。太原这一次若不是李岘硬拽着刘光世和折可求一起行动,估计大家轮流上阵,亦然会落个被银术可分别击败的下场。

    宋军最大的问题出在体制上,并不是战力与金兵有如此悬殊的差距。

    如果种师道手上现在的十万大军都是久经战阵的西军精锐,就是正面硬扛,也未必会输给完颜宗望。实际上西北边军在经历了政和末年和宣和初年的两次裁撤后,只保留了十二万兵额,其中有还有六万人被刘延庆、王渊和王禀等人带去了河北和河东。这个世界若不是有李岘的存在,刘法和赵隆两位老帅还掌握着陇右、秦凤的军权,西北边军会被消弱得更厉害。

    二月末,西夏国相李祐昌和左厢军统领李良辅率大军进犯麟州、丰州、金肃军和宁边州,从太原撤到王禀为主将,统帅刘光世、杨可世、折彦文和苗傅所部出晋宁军和绥德军迎战,葭芦川一战,人数占优的七万宋军大败西夏左厢军主力五万,李祐昌率残部狼狈逃回银州,十分郁闷。

    到了现在,西夏军的战斗力已经远不如开国之初。

    你们仗着人多,这不讲理啊!

    “对啊,我们的优势就是人多,人多欺负人少,这是必然的。在每一次战役地点,必需集中超过敌人两倍的兵力,然后才进行决战。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只能先撤退。战略性的撤退,保存有生力量并没什么丢人的,最可怕的是那些自认为自己不怕死而死守一城一地的蠢人。就比如这次太原救援作战,若不是宗翰急于南下,而是一直率大军围困太原,实施围点打援战术的话,那么王大帅在太原英勇不屈的功绩就是成功地替金国吸引并消灭了十几万前来救援的宋军。”李岘在总结会上说话毫不客气,这让一直为自己在太原保卫战时的英勇表现沾沾自喜的王禀如遭棒喝,等他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顿时冷汗涔涔,深感后怕。

    李岘在军事会议上大损了王禀一顿,搞得老王下来之后还亲自登门道谢,这种感觉实在是很爽,李岘整个人都变得很有精神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